2025年6月30日——炎炎烈日下,十堰市茅箭區三堰社區的街頭巷尾,活躍著一群步履匆匆、手持宣傳資料的年輕身影。他們是“生命之光”器官骨髓捐獻暑期社會實踐隊的成員。摒棄講堂與問卷,遠離攤位與網絡,這支隊伍選擇了一種最直接、最接地氣的方式——純粹的街頭移動宣傳,在社區的人流中播撒器官與骨髓捐獻的愛心火種,開展了一場為期兩周的“行走中的生命教育”。

沒有固定的講臺,沒有預設的聽眾,“生命之光”實踐隊的隊員們深知,生命接力的意義需要在流動中傳遞。隊員們身披醒目的隊服或佩戴統一標識,手持精心設計的通俗易懂宣傳單頁和小型展板,主動迎向過往居民。
“您好,耽誤您幾分鐘,了解一下器官骨髓捐獻可以救人一命,好嗎?”成為隊員們重復最多的話語。隊員們抓住居民短暫停留的間隙,用簡潔清晰的語言,快速講解捐獻的核心價值、科學常識、規范流程和安全保障。他們著重分享真實感人的移植故事,用情感共鳴化解疑慮,將“生命可以延續,大愛就在身邊”的理念,融入一次次街頭偶遇的真誠對話中。

高溫堅守,隊員們曬黑了臉龐,汗水浸濕了衣衫,但他們的熱情與真誠在三堰社區的街頭巷尾激起了漣漪。許多匆匆趕路的居民在隊員們的主動介紹下放慢腳步,認真聆聽;不少接送孩子的家長、外出購物的老人停下腳步,主動索要資料詳細閱讀。
一位在社區聽完講解后帶走資料的先生表示:“這些大學生不容易,大熱天還在街上宣傳這個(捐獻)。他們講得挺實在,沒那么復雜,就是一份愛心。我拿回去給家里人看看,也考慮考慮。”隊員杜尚琪被曬得滿臉通紅,但她仍笑著說:“雖然累,但看到有人愿意停下腳步聽我們說,甚至有人真的去登記了,就覺得特別值得!街頭宣傳雖然辛苦,但能直接觸達到不同的人。”

“‘生命之光’的意義,就在于主動去照亮那些可能被忽視的角落。”實踐隊隊長黎姣在總結時強調,“我們選擇純粹的街頭宣傳,就是要打破形式束縛,直接走到人群中去。每一次主動的搭話,每一次清晰的解答,都可能為一個生命帶去希望的火種。街頭雖嘈雜,但關于生命的對話,總能找到愿意傾聽的耳朵。這份在行走中傳遞希望的責任,我們會繼續扛下去。”
三堰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注意到實踐隊的活動方式,評價道:“同學們沒有搞任何固定形式,就是實打實地在街上走、主動找人講。這種方式很靈活,覆蓋面也廣,特別是對那些不常參加社區活動的人群,也能接觸到。宣傳效果是實實在在看得見的。”十堰市紅十字會相關人士也肯定了這種形式的價值:“‘生命之光’實踐隊專注于街頭移動宣傳,展現了極大的主動性和韌性。這種‘點對點’、‘即時性’的精準溝通,對于破除器官骨髓捐獻的神秘感和距離感,有著獨特的優勢。青年人的這種創新務實和執著精神,是推動公益事業深入人心的寶貴力量。”
“生命之光”街頭宣傳活動圓滿結束。這群大學生用最質樸的方式——行走與對話,在三堰社區的脈絡里留下了關于生命接力的深刻印記,用實際行動證明:只要心懷熱忱,主動向前,即使在喧囂的街頭,也能點燃不滅的生命希望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