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驕陽似火,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第二實驗初級中學華桂校區的校園里卻涌動著一股清涼的求知熱潮。湖北師范大學“愛童行”實踐隊的10名隊員帶著滿腔熱忱,在這里開啟了為期兩周的暑期支教活動。從歷史長河的溯源到美術創作的靈感碰撞,從趣味學文的腦洞大開到實踐課堂的動手體驗,這群大學生用知識與愛心為鄉村孩子搭建起一座通向廣闊世界的橋梁。
7月5日上午,浠水縣第二實驗初級中學華桂校區的校園里洋溢著青春的氣息。孩子們懷著期待與好奇,早早地來到學校,參加此次暑期支教活動,他們的眼中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望。上午9點,開班儀式正式開始。各班班主任在儀式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們用溫暖而堅定的話語鼓勵孩子們:“在這里,你們將開啟一段奇妙的學習之旅,我們會用有趣的方式讓大家愛上學習,勇敢追逐夢想。”孩子們被這番話深深打動,紛紛報以熱烈的掌聲。隨后,實踐隊隊員們與孩子們互相介紹,孩子們也大膽地分享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對未來的憧憬。這一刻,師生之間的心靈距離瞬間拉近,整個校園充滿了溫暖與活力。
下午正式開始上課,在“美術樂園”的課堂上,實踐隊員鄒早充分發揮自己的繪畫特長,帶領七年級的學生們制作板報。她一邊在講臺上認真細致地做著示范,一邊不時地走到學生們身旁進行耐心的指導。美術教室的墻上,一幅巨型壁畫正逐漸成型。他們以“我心中的未來”為主題,帶領學生用丙烯顏料描繪夢想。鄉村常見的稻田、水牛與孩子們想象中的太空站、會飛的汽車在畫布上交織,形成獨特的視覺對話。
在歷史課上,“同學們,你們知道黃岡為什么被稱為‘千年古城’嗎?”實踐隊劉欣陽的問題剛拋出,教室里便響起一片討論聲。她特意將本地歷史融入課程設計,從三國赤壁之戰的烽煙到宋代活字印刷術的傳承,從李時珍采藥山間的足跡到聞一多擲地有聲的演講,一樁樁本土歷史事件如畫卷般徐徐展開。同時為了讓抽象的歷史變得鮮活,劉老師設計了“時光信使”角色扮演游戲。學生們化身不同朝代的歷史人物,或用方言演繹古代商人的貿易對話,或模擬明代科舉考生的應試場景。這些趣味活動激起了同學們極大的興趣,歷史事跡已悄然滲入年輕的心靈。
在“趣味學文”的課堂上,實踐隊隊員余晚婷將文言文《桃花源記》改編成情景劇。語文課堂一改往日的沉默,在笑聲中理解了“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意境。其中更受歡迎的是“成語接龍擂臺賽”。為了破解“虎頭蛇尾”這個成語,八年級一男生靈機一動,用粉筆在黑板上畫出卡通老虎接蛇尾巴的漫畫,引得全場哄笑。這種“畫解成語”的方式被學生們爭相效仿,教室后墻很快貼滿了圖文并茂的成語新解。
在本次支教活動中,實踐隊秉持著“教育不止于課堂”的理念,積極帶領學生們走出教室,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拓展之旅。隊員們精心組織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其中體育運動成為了學生們熱情參與的熱門項目。在操場上,籃球、足球、羽毛球等運動輪番上演,學生在隊員們的指導下,盡情揮灑汗水,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這一系列拓展活動不僅增強了學生們的體質,更激發了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和競爭意識,為他們的校園生活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也讓教育的內涵在實踐中得以延伸和升華,真正實現了知識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隨著本次湖北師范大學“愛童行”實踐隊暑期支教活動的首日圓滿結束,浠水縣第二實驗初級中學華桂校區的校園里留下了無數溫暖而深刻的回憶。從課堂上的知識傳授到課外的實踐拓展,從美術創作的靈感碰撞到體育運動的激情飛揚,實踐隊的隊員們始終以創新的方式激發著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潛能。他們不僅傳授知識,更注重培養孩子們的創造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實踐能力。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暑期生活,更在他們心中種下了夢想的種子,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和憧憬。
實踐隊的隊員們深知,教育的意義不僅在于傳授知識,更在于點燃孩子們心中的希望之火。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教育可以是生動的、有趣的,也可以是充滿溫度和力量的,也更加堅定了自己投身教育事業的決心。通過這次支教活動,實踐隊與浠水縣第二實驗初級中學華桂校區的師生們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他們用愛和陪伴為孩子們的成長之路增添了一份溫暖和力量。
未來,湖北師范大學“愛童行”實踐隊將繼續秉持這份初心,為鄉村教育事業貢獻更多的力量。他們將不斷完善支教課程,引入更多創新的教學方法,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同時,實踐隊也在積極尋求與社會各界的合作,爭取更多的資源支持,為鄉村學校改善教學條件,捐贈書籍、文具和體育用品等。他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值得擁有更好的教育,每一個夢想都值得被呵護和實現。在教育的道路上,他們將攜手更多的同行者,共同為鄉村孩子們的未來點亮希望之光,讓知識的力量在鄉村的土地上綻放出更加絢爛的花朵。
圖為實踐隊員鄧雯、李亞男進行開班儀式(通訊員李思羽攝)
圖為實踐隊員余晚婷在教孩子們《搭建家庭新橋》課(通訊員劉欣陽攝)
圖為實踐隊員曹慧婷在講授第一節美術課(通訊員鄧雯攝)
歷史文化學院“愛童行”實踐隊
2025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