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早上8點半,陽光灑在十堰市二堰橋社區,湖北醫藥學院“生命之光”器官骨髓捐獻暑期社會實踐隊的隊員們已在社區委員會前忙碌開來,一場充滿愛與希望的宣傳活動在此拉開帷幕。
實踐隊隊員們身著整齊的隊服,熱情地向過往居民發放宣傳手冊。手冊上,詳細介紹了骨髓捐獻和器官移植的知識,圖文并茂地展示著從志愿登記到捐獻的全過程,以及那些因捐獻而重獲新生的鮮活案例。
隊員小李看到一位大爺路過,趕忙迎上去,微笑著說:“大爺,您看看,這是關于骨髓捐獻的介紹。您知道嗎,捐獻骨髓能救白血病患者的命,過程就跟平時獻血差不多,對身體沒啥傷害,還能給別人帶來生的希望呢!”大爺接過手冊,疑惑地問道:“這骨髓咋捐呀?真的不影響身體?”小李耐心解釋:“大爺,現在捐獻骨髓主要是通過外周血采集,就像抽血一樣。人體的造血干細胞有很強的再生能力,捐獻后很快就能恢復。咱們學校就有同學成功捐獻過,您看,這還有報道呢。”說著,小李翻到手冊上陳梓鋒同學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案例給大爺看。大爺認真地看著,漸漸點了點頭。
在咨詢臺前,圍滿了居民。一位年輕媽媽帶著孩子前來詢問:“我想了解下器官捐獻,這對捐獻者有啥要求呀?捐獻后孩子會不會受影響?”隊員小張溫和地回答:“女士,器官捐獻要求捐獻者身體健康,沒有特定的傳染病等。捐獻者去世后,器官能幫助那些在生死邊緣掙扎的患者。而且捐獻過程非常嚴謹,會尊重捐獻者和家屬意愿,也不會對捐獻者造成額外傷害。您這種想幫助他人的想法特別好,如果您有意愿,我們可以詳細給您介紹登記流程。”
活動現場,隊員們還設置了知識問答環節,準備了一些實用小禮品。“請問,我國目前主要的器官捐獻類型有哪些?”隊員小趙提問道。一位中年男子舉手搶答:“有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獻、親屬間活體捐獻。”小趙笑著說:“回答正確!您對這方面了解得很全面呀,看來我們的宣傳起作用了。這小禮品送給您,也希望您繼續支持我們的公益事業。”
湖北醫藥學院一直致力于公益宣傳與生命教育,“生命之光”實踐隊此次走進二堰橋社區,就是要將這些知識傳遞給更多人。隊員們希望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熱情,打破居民對骨髓捐獻和器官移植的誤解與恐懼,讓更多人意識到,自己的一次善舉,或許就能改變他人的命運。
二堰橋社區的李大媽感慨地說:“以前對這些事不太了解,總覺得挺神秘的。今天聽了這些孩子們講,才知道能幫到這么多人,我回去也得跟身邊人好好宣傳宣傳。”
此次活動不僅為社區居民帶來了寶貴的醫學知識,更在社區中播下了愛的種子。“生命之光”實踐隊將繼續奔赴更多地方,讓骨髓捐獻和器官移植的公益理念照亮更多人的心靈,為更多生命帶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