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日益復雜多變的網絡輿情環境,探索高校網絡輿情治理的有效策略,為高校的穩定發展提供有力保障。2025年7月2日至2025年7月4日,蘇州城市學院數字經濟與管理學院“高校網絡輿情‘蝴蝶效應’對大學生思想認知的影響機理及引導路徑研究”團隊開展了為期三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成員深入江蘇多所高校,圍繞高校網絡輿情“蝴蝶效應”展開全面調研,取得了豐碩成果。
。▓D一: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成員合影)
7月2日,團隊在蘇州城市學院校內進行調研,對校內負責網絡輿情管理的相關人員進行訪談。在訪談中,團隊成員系統了解到學校層面的網絡輿情事件分不同級別,根據不同級別學校準備了不同的響應機制和應對方針。通過此次調查團隊了解到了高校網絡輿情治理工作的困難,也獲得了更多關于其治理的方法和途徑。
(圖二:團隊成員與負責網絡輿情管理的相關人員進行訪談)
7月3日,團隊趕赴蘇州大學,采訪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教師。團隊成員與老師圍繞思政教育在引導大學生理性看待網絡輿情中的作用、路徑及遇到的挑戰展開了深入探討。教師詳細闡述了如何將思政教育融入高校網絡輿情治理,引導學生們樹立批判性思維、形成客觀認知、做出理性判斷。此次訪談為團隊成員對于網絡輿情的多元化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D三:團隊成員與蘇州大學思政教育老師合影)
7月4日,團隊來到江蘇大學,與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輔導員進行深入交流。輔導員老師分享了在日常工作中識別網絡輿情事件的經驗,以及在輿情發生后,“蝴蝶效應”是如何產生并進一步影響學生思維的。團隊從學生一線工作視角,獲取到了應對高校網絡輿情“蝴蝶效應”的寶貴經驗與策略。
(圖四:團隊成員與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輔導員交流)
此次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成員不僅從不同視角了解到各高校對于網絡輿情的監測與防控措施,還深刻認識到了網絡輿情預測與治理在當下面臨的挑戰。未來,團隊將持續深入研究,從不同學科視角探究高校網絡輿情“蝴蝶效應”對大學生思想認知的動態影響機理,提出更科學、可操作的輿論引導路徑,為高校的穩定發展和大學生的思想健康成長貢獻力量。
2025年7月6日
蘇州城市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通訊人:吳志超 徐田銘 丁嘉瑄 蔡馨冉 張官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