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30日,池州學院“繪夢鄉村”實踐團赴黃山市杞梓里鎮開展為期六日的鄉村墻繪社會實踐。該團隊由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土地資源管理、測繪工程專業10名學生組成,在專業教師指導下,以墻繪藝術為載體,探索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
杞梓里鎮作為徽派文化與非遺資源富集地,實踐團首站即開展系統性實地調研:深入走訪徽派傳統建筑群,全面調研地域民俗文化,參觀紅色革命陳列館與王茂蔭紀念館,深度挖掘地方歷史文脈與精神內核。團隊與當地政府開展專題研討,最終確立“古韻新輝·杞梓里文化圖譜”創作主題,以藝術語言構建傳統與現代交融的鄉村文化標識體系。
實踐期間,團隊高質量完成三幅主題墻繪創作:以“山水民居”系列還原徽派建筑與自然生態的和諧之美,通過青磚黛瓦、層巒溪流的藝術重構展現地域風貌;以“福蘊鄉村”主題融合傳統“福”字、吉祥燈籠與清廉蓮花等符號,傳遞民俗愿景與時代文化內涵;以“麻痘燈影”非遺主題再現千年地戲盛景,通過藝術化創作讓傳統民俗在現代墻面上煥發新生。
“當畫筆觸及鄉土肌理,建筑立面便成為文化傳承的立體載體。”此次活動通過墻繪藝術定格鄉村記憶,不僅深化了對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的專業認知,更以青年視角探索了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的融合可能,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青春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