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文學院“情未了——齊魯大學的歲月長歌”團隊開展校史文學創作調研之旅
發布時間:2025-07-02 閱讀:
7月1日上午9點,山東大學文學院“情未了——齊魯大學的歲月長歌”齊大校史文學創作實踐團隊的朱禹同、楊運佳、張如心、劉牧晨、孫雅欣、夏佳穎5位同學齊聚山東大學中心校區校史館,開啟了齊大校史調研之旅,旨在深入挖掘校史文化,為后續的校史文學創作積累豐富素材。
在校史館一層,團隊成員們重點關注了第二單元“匯攬英才開文理合辦先河”。通過線上講解,同學們詳細了解了上世紀30-40年代山東大學的光榮校史。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山東大學卻如同一座學術的燈塔,吸引和匯聚了眾多優秀的教育家、學者和專家。這些杰出人才為學校的學科建設、教學科研等各方面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奠定了山東大學堅實的學術基礎。
其中,像聞一多、羅榮桓、老舍等知名前輩在山東大學的貢獻更是被一一展示,讓同學們深刻感受到了前輩們的學術魅力與精神力量。文理合辦的辦學模式,不僅提升了學校的學術水平和教育質量,還為學校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校史辦的初老師對團隊進行了悉心指導,強調在調研過程中不能僅僅淺表地搜集素材,而要深入挖掘校史基因,探尋那些隱藏在歷史深處的精神內涵。
在初老師的指導下,團隊成員們帶著對校史的敬畏與好奇,繼續進入了校史館二層的登州文會館展區。登州文會館最初由美國傳教士狄考文夫婦于1864年在今山東蓬萊創辦,它的發展歷程見證了中國近代教育的艱難起步與逐步發展,也為山東大學的校史增添了厚重的一筆。
為了確保調研素材的真實性和關聯性,團隊成員們嚴謹地核驗資料,核對建筑、文獻、訪談信息的一致性,對發現的矛盾點進行標記并補充調研。他們深入挖掘齊魯大學校史中文學、教育、醫學等領域名人與校園的緊密關聯,系統梳理歷史脈絡,努力提煉出具有鮮明時代印記的故事片段,希望能讓更多人通過這些生動的故事,感受到齊魯大學曾經的輝煌與文化底蘊。
在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還前往校友館掃描部分資料,進一步豐富素材庫。朱禹同等成員進入趵突泉校區進行實地考察和建筑走訪。他們聚焦趵突泉校區內歷史建筑、自然景觀所蘊含的人文意象,以考文樓、齊魯大學醫院舊址等標志性建筑以及趵突泉周邊自然景觀為切入點,結合文字檔案、老照片、師生回憶等多元資料,全方位還原不同歷史時期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圖景,為校史文學創作積累了大量鮮活的素材。
此外,團隊還充分利用圖書館數據庫、學術網站、檔案館等資源,全面收集齊魯醫學相關的歷史文獻、研究成果、學術論文、人物傳記等資料。經過一番努力,他們查閱并整理了三十余篇論文文獻、十余篇一手掃描文檔,并將這些珍貴的資料存入共享云盤,方便團隊成員隨時查閱和使用。
此次校史文學創作實踐調研活動,不僅讓團隊成員們對齊魯大學的校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發了他們對校史文學創作的熱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們能夠將這些珍貴的校史素材轉化為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學作品,讓更多人了解齊魯大學的歲月長歌,傳承和弘揚山東大學的優秀文化傳統。
作者:朱禹同 來源:大學生網報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