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元素點亮巖后新貌
為深入貫徹浙江省“千萬工程”建設戰略,2025年6月30日,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曹宅農文旅融合攻堅隊走進金華市金東區曹宅鎮巖后村。一進村,濃郁的枇杷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村口矗立著枇杷雕塑,道路兩旁點綴著枇杷造型的路燈,成片的枇杷樹郁郁蔥蔥,果實累累。這些元素不僅是村莊的特色景觀,更象征著巖后村以枇杷產業為核心的鄉村振興之路。
近年來,巖后村依托“古道果香共富帶”建設,將枇杷產業與美麗鄉村建設深度融合,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經濟。政府的大力支持讓這座百年枇杷古村煥發新生,是金東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璀璨躬耕。
從“靠天吃飯”到智慧種植
科技賦能產業升級。為破解傳統“白沙”枇杷個頭小、抗自然因素能力弱等品控瓶頸,2012年,巖后村引進了“白玉”,“冠玉”等精品品種,并引導村民改良品種,枇杷產量隨之擴大,精確了巖后白枇杷的高品質定位和確定了精品銷售路線。
數據顯示,2024年年銷售額超900萬元,同比增長5%。為推動枇杷產業邁向新臺階,政府不僅提供8000萬左右的專項資金支持,還積極對接科研機構。經過國家技術支持,果實成熟期提前20天左右,搶占市場先機。今年4月,金東區交投集團、曹宅鎮鄉村振興發展有限公司還與曹宅鎮高山白枇杷產業聯盟簽署了共富合作協議,建設了現代化枇杷種植大棚。與傳統露天種植相比,大棚有效解決了鳥害、蟲害及極端天氣的影響,大棚的水熱效果突出,預計能夠大幅提升枇杷品質和產量。 目前,第一期大棚已建成投產培育,第二期正在籌備中,預計將進一步擴大產能,帶動村民增收。
此外,村里還設立了枇杷交易中心,并舉辦枇杷文化節,進一步打響品牌知名度。如今,巖后村的枇杷供不應求,市場認可度顯著提升。
政策、科技與民心同頻:巖后枇杷產業的共富突圍
橫向對比周邊村莊,巖后村因政策推動和科技賦能,畝產效益顯著提高。村民改良品種、擴大種植規模,枇杷產業年產值大幅增長。如今的巖后村,正從單一農業向“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邁進,村民人均收入穩步提升,共同富裕的愿景正逐步實現。
巖后村的枇杷產業,是浙江鄉村振興的縮影。在政府引導、科技賦能、村民共治的合力下,千萬枇杷綴金枝,“千萬工程”筑就鄉村振興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