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百千萬工程”號召,助力農村精神文化建設,弘揚為人民服務的青春精神。廣東醫科大學“海椰”志愿服務隊的16名學生,即將踏上前往海南省瓊州市陽江鎮的征程,開展一場以義教義診、衛生調研及紅色文化傳承為主旋律的暑期 “三下鄉” 社會實踐活動。為確保此次活動能順利進行,團隊從統籌規劃、資源整合、專業儲備、物資籌備等多個維度精心布局,扎實推進每一項前期工作,以青春之名,為鄉村振興注入蓬勃力量。
科學規劃,明確分工 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海椰”志愿服務隊分階段召開全員籌備會議。隊員們圍繞活動目標,重點討論了義教課程設計、義診流程安排、登革熱調研方法、紅色研學路線規劃等具體內容。為實現提升基層衛生意識與醫療能力的目標,會議圍繞低年級學生科普課程互動形式創新、調研樣本如何確保代表性等關鍵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并最終達成共識;趯I和能力,團隊進行了分工:醫學專業隊員主要負責義診與登革熱調研工作;擅長教學與策劃的隊員,則聚焦義教課程與紅色研學活動的設計。明確的分工為后續活動有序推進奠定了基礎。

圖為隊員討論創新教學內容設計。海椰志愿服務隊宣傳部供圖。
多方聯動,爭取支持 籌備期間,團隊積極與海南省瓊海市陽江鎮相關部門及機構聯系。通過主動溝通,團隊向當地紅色教育基地、陽江鎮中心小學詳細說明了活動計劃(義教、義診、登革熱調研、紅色研學),并成功獲得了場地使用許可和支持承諾。與陽江鎮中心小學的溝通中,雙方確定了義教所需的教室、操場及學生宿舍,校方也協助動員學生參與。相關部門提供了部分村民健康檔案信息,幫助團隊初步篩選出義診和調研的重點關注對象(如老年群體、慢性病患者家庭),這將有助于提升后續走訪和服務的針對性。紅色教育基地同意為團隊研學活動提供講解支持。
強化技能,精心備課 由于鄉村信息流通渠道有限,當地居民和學生普遍存在健康知識匱乏、紅色文化認知不足等問題。為填補知識缺口,隊員們深入研究鄉村教育現狀,大量查閱專業文獻、結合海南地域特色,精心設計義教課程體系。每一門課程都經過反復打磨,既確保知識的科學性與嚴謹性,又融入趣味問答、小組競賽等互動環節,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知識以更易接受的方式傳遞給鄉村學子。在衛生知識科普課程中,隊員結合海南居民喜食海鮮、熱帶水果的飲食習慣,講解營養搭配原則與熱帶常見疾病預防知識。在紅色文化教育課程上,深度挖掘瓊崖縱隊等本地紅色資源,通過生動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喚醒塵封的紅色記憶,激勵鄉村振興的文化引擎,讓革命精神在青春傳承中生生不息。針對瓊海地區傳染病實情,夏季正是登革熱高發季節,團隊系統學習了登革熱防控知識,并制定了詳細的調研問卷和訪談提綱,為實地調研做好準備。預期通過調研和訪談普及登革熱防控知識,提高村民的防控意識和能力,降低本地的發病率。根據義診需求,醫學專業的隊員在校內老師指導下,進行了血壓測量、血糖檢測等基礎體格檢查技能培訓。隊員們通過理論學習和相互實操練習,確保掌握規范操作,展現醫學人才的專業性,提高村民的信任度,縮小城鄉健康信息鴻溝。

圖為往屆成員為學生科普營養膳食。海椰志愿服務隊宣傳部供圖。
細致籌備,落實物資 根據義教、義診、登革熱調研及紅色研學四大活動需求,團隊將物資分為醫療、教學、生活三類,并成立小組負責。醫療組籌措了視力表、血糖儀、血壓計、口罩、消毒液、常用藥品等。教學組準備了中國地圖、繪畫本、彩筆、跳繩、小獎品等教具和激勵物品。生活組負責牙膏、毛巾、驅蚊水、飲用水等日常用品。對于部分不易攜帶的物資(如大量瓶裝水),團隊積極聯系當地超市,爭取到了本地采購的支持,確保物資供應充足、及時到位。
目前,廣東醫科大學“海椰”志愿服務隊各項籌備工作已基本完成。團隊成員整裝待發,即將啟程前往瓊海市陽江鎮。扎實的前期準備,為即將開始的實踐之旅提供了有力保障。相信他們將充分發揮醫學專業與青春實踐融合優勢,持續深化 “三下鄉” 活動成果,精心構建 “學用結合、醫教協同、紅衛并舉” 的長效服務體系。(通訊員 鄺賜穎 劉秦伯)

圖為海椰志愿服務隊大合照。海椰志愿服務隊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