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福建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植此青綠”實踐隊走進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安泰街道于山社區,與福州市鼓樓區海容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聯合開展了“蟲趣無窮,青少年昆蟲科普探秘行動”主題活動,通過昆蟲科普小課堂、主題積木創作、糖畫制作體驗等活動形式,引領20余名6-12歲青少年打開昆蟲世界的大門,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昆蟲知識,感受自然的魅力。

圖為植此青綠實踐隊在為孩子們講解昆蟲知識 余金曉供圖
來到于山社區服務中心,孩子們瞬間被擺放在講臺上的昆蟲標本所吸引,實踐隊員化身為“昆蟲學”老師,向孩子們介紹標本盒中各種各樣的昆蟲。孩子們尤為青睞實踐隊帶來的活體獨角仙,在老師的指導下,與它們進行了友好的互動。隨后,老師們給小朋友展開了一堂趣味昆蟲科普課堂,結合精心制作的課件,熱情洋溢地向小朋友講解昆蟲知識。異色瓢蟲——蟲中“多面手”、形似蜂鳥的長喙天蛾、白蟻究竟是不是螞蟻等主題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的興趣,隨著課件的翻動與老師的講解,他們的表情從最初的好奇,到疑惑,而后逐漸變得興奮。當老師指著昆蟲界著名的“偽裝者”提問時,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蜜蜂!”老師卻微笑告訴他們:“其實這是另一種昆蟲,它叫作食蚜蠅。”臺下一片驚訝,“食蚜蠅與蜜蜂雖然外表相似,但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食蚜蠅的觸角比蜜蜂短得多,幾乎看不見。此外,蜜蜂的腿長滿了絨毛,這是它們采集花粉的工具,食蠅的腿則比較光滑。”昆蟲世界的奇妙問題一一解開,孩子們熱情高漲,踴躍參與互動,還獲得了精美貼紙作為獎勵,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笑容。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小朋友們學習了昆蟲知識,更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對熱愛生態、探索自然的種子。

圖為植此青綠實踐隊員在幫助小朋友拼裝昆蟲模型 蔣啟睿供圖
昆蟲科普小課堂結束后,孩子們迎來了一場充滿趣味與挑戰的昆蟲模型拼裝活動。一開始,看著手中一塊塊模型零件,孩子們還有些摸不著頭腦。當按照說明書找到模型零件,順利地把它們拼接在一起,孩子們仿佛翻開了一本昆蟲寶典。隊員們則在一旁悉心指導,幫助每個需要幫助的孩子,確保每個孩子都能順利完成作品,體驗創造的樂趣。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逐漸找到了拼裝的節奏,桌面上一個個形態各異的昆蟲模型開始成形。孩子們高興地向志愿者們展示自己的杰作,木質的甲蟲、蜻蜓、蝴蝶在他們的小手上變得栩栩如生。這項拼裝活動旨在通過動手實踐讓孩子們體會到昆蟲獨特的生理構造,更好地提升了孩子們的合作精神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協助小朋友們拼裝模型的過程中,家長紛紛向隊員們贊嘆道,這樣一堂別開生面的昆蟲知識小課堂,不僅開拓了小朋友們的知識面,也啟示著他們多帶孩子們親近大自然,體驗大自然豐富多彩的奧秘,釋放青少年探索的天性。

圖為小朋友向植此青綠實踐隊員展示糖畫和昆蟲模型 余金曉供圖
糖畫是一種中國傳統民間手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實踐隊創新性地將昆蟲元素融入傳統工藝中,經過對這項工藝的學習與培訓,在活動的最后階段,現場進行糖畫的制作。他們將準備好的昆蟲形象圖畫墊于糖畫紙下,用3D糖畫打印筆在糖畫紙上臨摹,一點一挑,細細勾勒,在孩子們目光的緊緊追隨下,一幅由糖稀編織而成的昆蟲糖畫便躍然紙上。孩子們不禁輕聲發出“哇”的贊嘆聲,似乎在驚嘆這神奇的“魔法”。待糖稀終于冷卻定型后,志愿者拿起竹簽,小朋友小心翼翼地接過屬于自己的糖畫,互相展示著糖畫上各具特色的昆蟲,“看我的蝴蝶多漂亮”、“我的螢火蟲會發光耶”、“小蜜蜂嗡嗡嗡”。甜美的味道瞬間讓他們的小臉笑開了花。糖畫讓昆蟲形象深入人心,也讓小朋友們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圖為“蟲趣無窮,青少年昆蟲科普探秘行動”活動全體成員合影 蔣啟睿供圖
此次活動,“植此青綠”實踐隊將昆蟲知識與傳統文化巧妙結合,不僅是一次知識的傳遞,更是一次心靈的啟迪,讓孩子們在探索昆蟲世界的過程中,學會了觀察、思考和創造。社區負責人表示,期待未來繼續與青年實踐隊合作,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在此類活動中受益,為他們的成長之路增添更多的色彩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