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學實踐團走訪中國船舶七二五所,探索科技報國新路徑2025年7月5日,河南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聯合馬克思主義學院組建的“匠‘芯’智行·擎動河洛”實踐團赴中國船舶七二五所(雙瑞集團三期園區)開展科技走訪活動。本次活動旨在引導青年學子深入國家科研一線,了解材料科技在國防與民用領域的創新應用,感悟科技報國的使命擔當,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貢獻青春智慧。
國之重器解密材料密碼,科技報國彰顯使命擔當中國船舶七二五所自1961年成立起,便作為我國船舶材料與應用工藝研究核心力量,六十余年錨定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深耕。從“兩彈一星”配套材料到航母艦載設備防腐技術,從深海探測裝備的鈦合金材料到高鐵減震技術,725所以材料科學為核心,在保障國家裝備安全的同時,推動技術向民用領域延伸,展現了科技創新的硬核力量。實踐團成員通過實地走訪,深刻體會到“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意義,更明晰,在民族復興征程上,青年一代接過“科技報國”接力棒,以青春之志續寫使命的責任與方向。
沉浸式探訪科研一線,解鎖材料科技發展邏輯在嚴格遵守保密規定的前提下,實踐團成員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進入雙瑞3期園區。參觀開始,團隊成員在展覽室通過實物展品與專業講解,系統了解了725所的科研布局與產業化成果。展臺上,海洋工程用鈦合金材料、艦船防腐涂層技術、軌道交通輕量化材料等創新成果,生動詮釋了“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科技轉化路徑。團隊成員還深入了解了減震材料在高鐵、地鐵等民用領域的應用,直觀感受到科技如何惠及民生。參觀過程中,成員們圍繞“材料研發的軍民融合路徑”“科技成果轉化難點”等議題展開討論,以青年視角思考科技創新生態的構建。
圖為講解員向實踐團介紹智能鐵軌裝備材料對話科研先鋒,青春思維碰撞創新火花在交流環節,實踐團與725所科研人員就材料科學的未來趨勢、青年科技人才培養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團隊成員積極提問:“如何平衡國防科研的保密性與民用轉化的開放性?”“青年學子如何為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科研人員結合自身經驗,強調了扎實的專業基礎與跨學科視野的重要性,并鼓勵青年學子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投身科研事業。這場對話不僅點燃了成員的創新熱情,更深化了大家對科技報國內涵的理解。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科研人員探討科技報國的路徑 構建“科研-人才-產業”生態閉環,青春力量助力強國建設科技強國離不開青年人才的創新活力。本次走訪活動為青年學子搭建了“認知國家戰略需求-對話科研一線-激發報國志向”的實踐平臺。據帶隊教師介紹,實踐團后續將梳理調研成果,形成科技轉化提案,并通過校地合作渠道與725所建立長期聯系,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此次活動不僅讓成員們見證了材料科技的“國之重器”,更以“青春訪大國工匠”的實際行動,串聯起人才培養與國家需求,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服務科技強國建設注入青春動能。
“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成果融入民族復興中。”此次725所之行是青年與強國夢想的雙向奔赴。未來,實踐團將持續聚焦國家戰略需求,開展更多科技走訪與創新實踐,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雙瑞3期園區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