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船,映入眼簾的青山碧水,和濃郁的侗族風情三里寨門讓人身心俱暢,海上侗寨果然名不虛傳。”長沙學院土木工程學院“老屋煥新 砼筑鄉韻”暑期社會實踐團成員何沁怡感嘆道。
7月4日,一支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托口鎮三里村,圍繞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閑置房屋的盤活利用展開實地調研,以專業視角為鄉村發展建言獻策。村長黃費全帶領實踐團成員深入三里村的街巷,并介紹了三里村發展現狀和農房利用情況。
黃費全指出,三里村自然稟賦優越,生態景觀得天獨厚。村內保留著大量傳統民居建筑,非遺民俗活動豐富多樣,文旅資源極具開發潛力。近年來,在新村基層政策推動下,三里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振興發展的藍圖已然擘畫。
實踐團挨家挨戶調研發現,三里村因庫區移民搬遷、村民外出務工生活、經濟發展建設新房等原因閑置了大量農房。黃費全說道:“盤活閑置農房資源是村里當前重點工作,看到你們這群大學生帶著新思路和新視野來到村里,期待你們的“金點子”!
針對調研實際,團隊將運用CAD、SolidWorks、Revit等參數化建模工具,對閑置農房進行高精度三維掃描和數字化建模,實現建筑風貌的數字化再現。結合土木工程、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等專業知識和BIM技術,根據需求對托口傳統侗寨、閑置農房實施“微調細改”式的精細化修復策略,將農房改造為特色民宿、研學基地、文創空間等,并最大程度保留建筑的歷史風貌。讓閑置房屋從“沉睡資產”轉變為鄉村振興的“活力引擎”,助力三里村實現可持續發展。
此次調研實踐,為三里村閑置農房盤活利用提供了新思路。未來,調研團隊將持續跟進,推動相關方案落地,探索鄉村振興與資產盤活的融合發展路徑,助力三里村從“出圈”走向“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