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遺保護的指示精神,豫北醫學院“紙藝薪傳”社會實踐隊以“新鄉市非遺文化的尋訪與傳承”為主題,深入探索剪紙藝術,讓古老技藝在青年手中煥發時代光彩,用“小剪紙”撬動文化傳承“大作用”。
尋根問道,指尖上的紅色史詩 6月22日,豫北醫學院日新書院“紙藝薪傳”實踐團專程前往拜訪中國剪紙傳承人馬麗敏老師。馬老師在自家小院里向實踐團展示了他的作品,其中承載黨史的紅色剪紙尤為震撼人心:寶塔山剪紙映照出延安精神,送軍行剪影展現了軍民深情,黨旗飄揚銘刻著建黨初心,國旗與天安門彰顯著國家尊嚴。
馬老師飽含深情地解讀每一幅作品背后的崢嶸歲月。隊員們在剪刀與紅紙的方寸之間,感悟到了鐫刻著百年黨史的強大力量,紅色基因在指尖流淌,深深植根于青春血脈。隊員們不僅驚嘆于剪紙藝術的精妙絕倫,更感受到其作為文化載體的巨大能量——僅僅一把剪刀、一張紅紙,竟能鐫刻百年黨史,讓紅色基因在指尖流淌,深深扎根于年輕心靈。
匠心傳承,剪刀尖舞動的青春脈動 理論學習過后,緊接著便是親身實踐。馬老師手持剪刀親自進行示范,從紙張折疊的精妙角度,到刀鋒運行的輕重節奏,他毫無保留地傾囊相授。在他的悉心指導下,隊員們全神貫注、屏氣凝神,手中的剪刀在彩紙間靈動翻飛。隨著紙屑紛紛飄落,象征吉祥的小財神、寓意平安的蘋果、滿載希望的“春”字,逐一精彩呈現。隊員們巧妙地將傳統技法與生活美學相融合,在每一次的裁切過程中,真切地觸摸到千年剪紙藝術的溫度。臨別之際,馬老師將自己的心血之作贈予隊員們。這不僅是對他們學習成果的認可,更是對守護文化薪火相傳的殷切囑托。
薪火燎原,非遺新韻飛入校園社區 懷揣著對剪紙藝術的理解與熱情,“紙藝薪傳”隊化身非遺文化傳播的火種。在校園明亮的課堂里,隊員們展示精美作品,解讀剪紙歷史脈絡和文化密碼。講解過后,孩子們躍躍欲試,在隊員指導下一筆一畫嘗試,普通彩紙逐漸幻化成童趣盎然的作品。隊員們還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小型剪紙工作坊,吸引眾多學生參與,讓傳統魅力在校園生活中悄然綻放。剪紙藝術走出工作室,走進年輕一代的日常,點燃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一張紅紙,一把剪刀,剪出萬千世界;“紙藝薪傳”的實踐團成員,以青春為刃,刻下時代篇章。此次實踐活動不僅是一次技藝的習得,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覺醒。隊員們認識到,守護非遺,需心懷敬畏——既要著眼全局改善文化生態,亦要如“繡花”般精細發掘其深層歷史脈絡,讓古老智慧真正融入現代生活肌理,成為滋養未來的“源頭活水”。豫北醫學院學子將繼續創作優秀紅色主題剪紙,讓這門古老藝術在新時代脈搏中強勁躍動,成為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璀璨載體,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青年手中綻放永恒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