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合肥大學語言文化與傳媒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在六安市石板沖鄉初級中學及周邊村落開展了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從清晨到傍晚,團隊成員以專業所長為鄉村教育注入活力,用實際行動踐行教育幫扶、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
上午7:00,“青春織夢,五色繪彩”實踐團隊率先開展招生宣傳活動,向家長介紹語文、英語、書法、繪畫、武術等多元化課程,并召開面對面家長會,重點宣講暑期防溺水、上下學交通安全等事項,強化安全監護意識。
7:45,調研組五名成員步行前往周邊村落,以入戶走訪形式開展鄉村教育與家校共育調研。調研中發現村內學齡兒童多由祖輩撫養,家長普遍期待子女通過教育實現發展,但存在學校家長會召開頻率低、代際教育觀念差異等問題。此次調研既揭示了鄉村教育面臨的現實挑戰,也傳遞著基層家庭對知識改變命運的殷切期待。調研組表示,未來將持續關注鄉村教育需求,以實際行動助力點亮鄉村孩子的知識之光,照亮他們通往夢想的道路。

圖為調研組成員與村民溝通交流場景。張舒暢 供圖
招生宣講完畢后,教學組相繼開啟趣味課堂。繪畫涂色課充滿童趣與創想。英語課互動教學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語文課讓學生感受詩詞雄渾意境。這些趣味課堂,以多元形式拓寬鄉村孩子知識視野,在激發學習興趣的同時,借文化課程厚植人文底蘊,用青春力量為鄉村教育添彩,助力文化傳承與振興 。
下午14:30,武術課帶孩子們強身健體。英語課堂的分組朗讀與角色扮演讓課堂互動充滿活力。書法課聚焦基礎筆畫教學,讓傳統文化氛圍愈發濃厚。語言文化與傳媒學院的學生們設計的這些課程從多維度賦能:武術課強體魄,筑牢成長根基;英語互動啟思維,拓寬國際視野;書法課傳經典,厚植文化基因。團隊成員們致力于以青春之教,為鄉村孩子搭建成長階梯,助力文化傳承與鄉村教育全面發展 。

圖為教學組成員教授語文課程。葉子軒 供圖
傍晚19:00,團隊在石板沖鄉村廣場舉辦文藝宣傳活動。成員們以氣勢磅礴的合唱《強軍戰歌》、活力四射的舞蹈《酒醉的蝴蝶》點燃現場氣氛。表演結束后,成員們向村民們詳細介紹支教班課程設置,同時設置互動環節邀請小朋友展示才藝。這場文藝宣傳活動,既借藝術表演豐富村民精神生活,又通過課程介紹與互動,搭建起文傳學子與石板沖村民溝通的橋梁,讓支教理念深入民心,促進鄉村對文化教育的關注與參與,以青春文藝之力,賦能鄉村文化共融與傳承 。
當日,后勤組的成員們也默默堅守崗位,用另一種方式為活動保駕護航。清晨采購食材,精心準備三餐。后勤組的每一位成員分工明確,每一道工序都飽含關懷,以保障實踐活動順利開展。他們的堅守,是團隊運轉的基石,讓教學、文藝等環節無后顧之憂,彰顯了實踐活動中協作互助的價值,更體現了文傳學子身上的責任與擔當,保障青春賦能鄉村之行穩步前行,學院領導送行時的每一句殷切叮囑與諄諄教誨如春雨般潛移默化地滋潤著團隊的每一位成員的內心。

圖為后勤組備菜場景。米紫晗 供圖
合肥大學語言文化與傳媒學院暑期三下鄉團隊結束了充實的第一天。這場鄉村教育實踐,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青春與鄉土的深情對話。在多彩課堂的歡聲笑語里,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理念交織碰撞,激發著鄉村學子對知識的渴望;在家校走訪的真誠交流中,團隊成員觸摸到鄉村教育的真實脈搏,將調研成果化作未來幫扶的行動指南。后勤組的煙火氣、文藝匯演的熱烈氛圍,都成為這場實踐的溫暖注腳。未來,語言文化與傳媒學院“青春織夢,五色繪彩”暑期三下鄉實踐團隊將持續深耕鄉村教育與鄉村振興領域,以青年之思、青年之力,為裕安區鄉村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讓青春之花在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絢麗綻放。
(通訊員葉子軒 祝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