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粵農文創突擊隊步入陸豐電商直播基地,鄉土農產與數字科技的交融撲面而來。選品區里,“博美蛋黃蝦餅”“純香赤米”等陸豐特色產品靜靜陳列;直播間內,環形補光燈照亮鏡頭前的農產品,工作人員正調試設備,為一場助農直播蓄力。基地負責人介紹,這里是連接鄉村與城市的“數字橋梁”,既讓農人的故事被看見,也讓鄉土好物走出深山。
深探直播內核,解碼助農之道 選品區墻上,農人種養照片格外醒目——赤米種植戶彎腰施肥的背影、蝦餅手藝人凌晨趕海的足跡。“選梅隴蓮藕,因它是‘海邊泥塘種植’的地理標志產物,每根藕都帶著潮汐印記。”負責人的話點出核心:直播不止賣貨,更是講好鄉村故事。資深主播分享心得:“上次播橄欖菜,用陸豐方言喊‘阿嬤的手藝’,評論區瞬間涌滿鄉愁留言。”團隊由此得知,助農直播的關鍵是“鄉音+場景”——方言拉近距離,“白粥配橄欖菜”的生活場景引發共情。運營團隊展示的數據分析看板更揭示:觀眾對“農人日常”短視頻興趣更高,這正是選品的風向標。
試播實戰練兵,鏡頭承載鄉情 7月6日晚上10點,團隊選取博美蝦餅、蜂蜜、檸檬干、紅松茸四款農產展開試播,分工打磨每款產品的獨特敘事:收集蝦餅手藝人凌晨和著晨光揉面的日記,將“海風腌制”“柴火慢烤”轉化為鮮活話術;追蹤養蜂人追花逐蜜的路線圖,用“荔枝花海采的蜜 ,帶著清甜花香”勾勒自然圖景;拍攝檸檬干晾曬時的光影變化,強調“無添加晾曬,保留陽光的味道”;挖掘紅松茸生長在山林腐殖土中的細節,突出“雨后采菇的鮮嫩”。團隊圍繞每款產品的特色,提煉出“海蝦鮮味”“荔枝花香”“陽光晾曬”“山林鮮氣”等核心賣點,搭配農人勞作的簡短畫面。
試播時,用方言拉近距離,設計了簡單互動:猜蝦餅里的海蝦數量、分享家鄉的甜蜜記憶等。過程中雖有小卡頓,但真實的鄉土氣息引發共鳴。這次試播讓團隊體會到,每款農產都藏著獨特的鄉土故事,鏡頭里裝下的不僅是產品,更是背后的鄉村溫度。
歸程深思體悟,青春助力農產遠航 這場實踐讓團隊明白:助農直播的核心不在流量,而在讓城市看見鄉村的“煙火氣”——蝦餅的三代傳承的純手工手藝、果農侍弄果樹的經年匠心,蜜農追花逐蜜的四季堅守,這些真實細節讓產品有了靈魂。未來,團隊將把所見所學融入暑期社會實踐行動,用鏡頭記錄更多鄉土故事,讓陸豐的每一份農產都帶著溫度走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