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農林大學植此青綠“三下鄉”實踐隊昆蟲科普實踐紀實
發布時間:2025-07-06 閱讀:
為了豐富青少年的身心發展,激發孩子們對自然的探索與興趣, 2025年7月6日,福建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植此青綠“三下鄉”實踐支隊走進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于山社區,聯合當地居委會共同為社區的6-10歲20名兒童青少年開展了第十七期“蟲趣無窮”科普大課堂。通過以課堂講解、實物探索與互動體驗的“三位一體”方式引導孩子們走進昆蟲、識昆蟲、探索自然科學,期間我們還將中國傳統糖畫文化融于自然昆蟲的教學實踐中,成功調動了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讓孩子們在自然昆蟲與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實現學習與樂趣的雙重體驗。
盛夏初至,此起彼伏的蟬鳴形成了一場優美的交響樂,回蕩在福州這座美麗的城市,讓其充滿生機與靈氣。課堂上,孩子們的眼眸中閃爍著五彩斑斕的金斑喙鳳蝶、威武炫酷的南洋大兜蟲、小巧精致的螞蟻巢穴,對于孩子們而言,昆蟲就是自然界中一個個五彩斑斕的小精靈,無限的激發著孩子們內心深處最純粹的探索與求知欲望,猶如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微觀世界。當志愿者們講解到螞蟻“搬家”預示著天氣的變化,仿生無人機的設計靈感來源于蜻蜓的飛行機制,普通的蟋蟀與蟈蟈竟與中國的千年文化密切相關,這些都讓孩子們對昆蟲的世界充滿好奇。期間,志愿者們結合自己的親身探索昆蟲的趣事,用生動的語言、精美的圖片及活體昆蟲向小朋友們講解著昆蟲的微觀結構與奇特行為,并循序漸進地引導小朋友將昆蟲知識聯系到生活實踐中。在課堂提問環節中,面對志愿者提出的昆蟲小問題,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形成了良好地教學互動。此外,志愿者在講解昆蟲知識地同時,還呼吁小朋友們要有意識的去保護昆蟲種類多樣性,不要隨意捕抓保護動物,從而展現出一次不一樣的昆蟲教學課堂。
教學講解后,我們向在坐的所有兒童分發了木制昆蟲積木,讓孩子們根據課堂上學習到的昆蟲知識去完成積木的拼裝,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聚精會神地搭建著手里的“昆蟲”,有的是美麗的蝴蝶,有的是炫酷的甲蟲,每一個孩子都期待著手里的昆蟲成品形象。孩子們拼接積木并非都一帆風順,我們積極回答孩子們提出的各種問題并給予幫助,同時我們也積極引導兒童將昆蟲知識聯系到實際應用中去。孩子們對于此次的昆蟲積木拼裝活動都有很好的積極反應。
在此期間,我們積極組織了一次糖畫繪昆蟲的實踐教育活動,將昆蟲的形態以傳統糖畫的形式展現在小朋友們的面前,讓孩子們根據所學到的知識去識別昆蟲糖畫,在學習鞏固知識的同時,還能了解中國傳統糖畫的制作與文化背景,讓孩子們經歷一次從昆蟲到糖畫再到中國文化傳承的趣味體驗。活動中,孩子們對于糖畫的制作過程及形成的昆蟲形態充滿好奇,看著眼前被“畫”出來的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昆蟲,孩子們紅潤的臉上都表現出興奮與歡喜的表情,并同志愿者們積極交流有關昆蟲和糖畫的相關話題,這一互動體驗得到10余名家長的一致好評。孩子們在參與后還能嘗到志愿者們親手制作的糖畫,在甜蜜中回味著課堂活動中發生的趣事。
此次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讓社區的孩子們學習到了昆蟲的理論知識,也激發了孩子們對于中國傳統糖畫文化的興趣,體驗昆蟲與文化的融合之美。同時也展現了我們福建農林大學學子的不一樣的風采。
作者:席靖濤 來源:席靖濤
三下鄉推薦
- 編程小車進校園,志愿科普促成長
- 近日,青春志愿服務團隊的志愿者們走進渡頭橋中學,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堂充滿趣味與挑戰的編程小車課程,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科技創新的種
- 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