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在指導老師彭剛的帶領下,江西財經職業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數智鄉行社會實踐隊走進九江市柴桑區江州鎮官場村文化館。官場村黨支部書記楊德勇熱情接待了實踐隊成員,并親自為他們講解文化館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歷史傳承。
官場村文化館坐落于長江沖積而成的江洲島上。此地歷經兩千余年歲月變遷,從西漢后元時期的桑落洲,到明永樂年間逐漸成型的江洲,每一寸土地都鐫刻著歷史的印記。文化館作為承載村落記憶的重要載體,憑借豐富的展品和詳實的史料,向實踐隊成員展開了一幅生動的鄉村文化長卷。踏入文化館,古樸的氣息撲面而來,泛黃的族譜、傳統農耕器具、老照片等展品錯落有致地陳列其中,無聲訴說著官場村的前世今生。
楊德勇書記在講解中提到,官場村雖村名由來尚無確切考證,但江洲鎮的發展脈絡卻清晰可尋。此地因長江而生,早期洲民以開墾荒地、種植農作物為生,在與自然的抗爭中形成了堅韌勤勞的民風。館內展示的傳統農具,如木犁、水車等,正是洲民們往昔勞作的見證,體現著先輩們順應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同時,官場村所在的柴桑區豐富多樣的民俗文化也在文化館得以呈現。從臘月廿八殺年豬時的獨特習俗,到除夕隆重的祭祖儀式,再到大年初一“拜四方”的傳統,這些民俗不僅是村民們世代沿襲的生活方式,更是維系鄉村情感與文化認同的重要紐帶。黃梅戲作為當地極具影響力的藝術形式,在文化館內設有專門的展示區域,2024年官場村文明實踐站開展的黃梅戲活動照片,記錄著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與發展。
在參觀過程中,實踐隊成員們認真聆聽講解,不時駐足仔細端詳展品,并與楊德勇書記展開深入交流。成員們紛紛表示,通過此次參觀,深刻感受到官場村文化歷史的厚重,也意識到鄉村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性。彭剛老師表示:“官場村文化館是鄉村文化的寶庫,這里的歷史與民俗蘊含著無盡的智慧。我們數智鄉行社會實踐隊將發揮專業優勢,運用數智技術,助力文化館數字化建設,讓更多人了解官場村的獨特文化,為鄉村文化振興貢獻力量。”

此次參觀官場村文化館,不僅讓實踐隊成員們近距離接觸和了解了鄉村文化歷史,更激發了他們服務鄉村、助力鄉村振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未來,數智鄉行社會實踐隊將持續深入挖掘官場村文化內涵,通過數字化展示、文創產品開發等多種方式,讓古老的鄉村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文化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