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大學學子探索參觀“紅研館教”助力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創新發展
嘉興大學學子探索參觀“紅研館教”助力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創新發展
為探索農旅融合新路徑,破解景區季節性運營瓶頸,嘉興大學平湖師范學院、教育學院“循征轍定向探紅印,稻浪間童蹤鋪紅富”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于7月深入平湖市曹橋街道澳多奇農莊開展專題調研。團隊聚焦農莊“全季運營”痛點,提出以“紅色研學”(紅研)為核心驅動力的農旅融合方案,為激活國家AAA級景區潛力提供了新思路。
直面現實挑戰:優質資源待激活
坐落于馬廄村的澳多奇農莊,集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于一身,擁有農耕文化、科普教育、行知文化、素質拓展等八大功能區。然而,調研發現,農莊當前面臨活動形式相對單一、季節性客流波動明顯、游客停留時間較短等現實問題,豐富的空間資源與優質資質尚未實現全年高效利用,價值潛力亟待釋放。
精準調研:深挖需求,對標先進
由7名跨專業學生組成的實踐團隊,在曹橋街道馬廄村婦聯主席沈丹丹與基地負責人孔利華的支持下,通過實地踏勘、深度訪談與問卷調查,展開全方位診斷。累計收集有效游客問卷200余份,精準把握游客體驗需求與痛點。訪談基地合作學校負責人5位,深入了解教育市場需求與研學合作方向。走訪調研省內10余所同類優質基地,借鑒先進運營模式與成功經驗。團隊系統梳理了制約農莊“全季運營”的關鍵因素,為方案設計奠定了堅實基礎。
創新方案:紅研賦能,融合升級
緊扣國家“雙減”政策與推進研學旅行的戰略機遇,團隊充分挖掘平湖本地豐富紅色資源,結合澳多奇農莊獨特的空間優勢,提出打造“紅色打卡研學”新IP,設計沉浸式、互動性強的紅色主題研學路線與課程體系,將紅色教育深度融入農事體驗、科普教育中,形成獨特吸引力;優化空間功能布局,重新規劃室內外互動體驗區,提升空間利用率與活動承載能力,設計全天候、多季節適用的活動項目;構建“農莊-村莊”聯動機制,探索建立農莊與馬廄村的客流共享與資源互補機制,設計聯動旅游產品,帶動村莊整體客流增長與經濟效益提升。
實踐價值:產學融合,服務地方
本次社會實踐將高校智力資源與地方發展需求緊密結合。嘉興大學學子通過扎實調研與創新設計,不僅為澳多奇農莊突破季節性瓶頸、實現“全季運營”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紅研農旅”融合路徑,也為探索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推動農文旅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有價值的實踐案例。方案系統總結了經驗與現存不足,相信其探索成果對同類景區轉型升級具有參考意義。
社會實踐推薦
- 青春助力金融 實踐綻放成長
- 為響應“青鳥計劃”號召,引導青年學子在社會實踐中增長才干、服務社會,“返家鄉”實踐團成員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來到山東
- 08-01
- 吳儂軟語傳鄉韻 親子巧語筑心橋
- 七月,流火的季節點燃青春的熱情。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張家港市楊舍鎮云盤社區,開啟了
- 08-01
- 筆墨藍靛繪童真,非遺傳承綻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園里,一場非遺與童真的邂逅正溫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者們帶著書法、藍印花布
-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