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刻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的殷切囑托,積極響應學校“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暑期社會實踐號召,引導青年學子在社會大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7月1日,四川文理學院智能制造學院“鋒行直通車”鄉村振興促進團13名成員奔赴金華社區,開展了一場融合專業服務與科普啟蒙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巧手”解難,服務鄉鄰零距離 促進團隊一抵達社區,便迅速在廣場設立便民服務點。聽聞大學生志愿者前來義務維修,居民們紛紛送來家中“罷工”的電風扇、電飯煲、臺燈等小家電。隊員們化身“家電醫生”,運用專業知識細致檢測、精準排故。螺絲刀與電烙鐵在指尖翻飛,汗水浸潤著專注的臉龐,一件件故障電器在巧手中重獲新生。一位拿到修好電扇的老伯連聲道謝:“這些小東西修起來麻煩,扔了可惜,多虧了這些能干的大學生娃娃!”維修現場儼然成為社區里最溫暖的便民驛站。
“匠心”啟智,科學探索趣味濃 與此同時,另一支小隊將廣場的另一半變成了充滿童趣與創造力的“未來工程師”工坊。圍繞激發小朋友科學興趣的核心目標,志愿者們精心設計了太陽能小車手工課。“大家看,陽光就是小車的‘隱形電池’!”隊員用生動的語言揭開太陽能板將光能轉化為電能的奧秘。孩子們在指導下,小心翼翼地拼接齒輪、連接線路、安裝光板。當一輛輛親手組裝的小車在陽光下歡快跑動,孩子們眼中迸發出興奮的光芒:“我的小車跑起來啦!太陽真的好厲害!”成功的喜悅與科學的種子,在此刻一同生根發芽,激勵孩子們不斷追求知識、勇于探索未知,最終綻放出屬于他們自己的科技之花。
青春擔當,時代脈搏共感應 活動不僅傳遞了實用技能與科學知識,更成為一堂生動的國情社情實踐課。團隊成員感慨:“能用所學幫居民解決實際問題,那份信任與感謝是書本里學不到的滿足。”社區張主任高度評價:“這些孩子帶來的不僅是服務,更是活力與希望,在他們身上看到了新時代青年的擔當。”
此次金華之行,實踐團成員以實際行動丈量鄉土,在服務奉獻中傾聽民聲,于科普實踐中點燃童真。他們以專業技能回饋社會,用創新思維啟迪未來,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助力社區發展的點滴,在時代脈搏的共振中,奮力書寫著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編輯:向伶俐 潘陽骉 劉安童
攝影:劉安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