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八婺大地綿延不絕的文化脈絡中,金華湯溪鎮(zhèn)的城隍廟與傳統(tǒng)美食是探尋當地傳統(tǒng)文化的入口,鐫刻著歲月沉淀的煙火記憶與別具一格的地域風情。當城隍廟斑駁的飛檐仍在訴說往昔繁華,當灶火蒸騰的特色美食與現代生活的節(jié)奏在街巷間和諧共鳴,浙江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興雙溪——幸雙溪”實踐服務團滿懷著對鄉(xiāng)土文化的深切眷戀與推動鄉(xiāng)村振興的責任擔當,從當地美食和古建筑著手開啟了一場的調研之旅。實踐團首日走進湯溪城隍廟古建群落,在雕梁畫棟中觸摸歷史的溫度,穿梭于街頭巷尾的食肆攤點,在氤氳香氣里挖掘美食賦能文旅的創(chuàng)新之道,為傳統(tǒng)美食與歷史建筑的傳承發(fā)展探尋新方向。
啟程:步履生香,尋湯溪古建與煙火之味當朝霞暈染湯溪的天際,將古老的街巷與飛檐勾勒出金邊,浙江財經大學“興雙溪——幸雙溪”實踐團朝著城隍廟與美食市集進發(fā)。他們的行囊里,不僅裝著記錄的紙筆、拍攝的設備,更盛滿了挖掘湯溪文化寶藏的熱忱與期待。一路上,歡聲笑語間皆是對城隍廟精美木雕的憧憬,眉眼流轉中盡是對酥香湯溪肉餅、軟糯湯圓的向往。他們化身為文化的尋蹤者,用鏡頭定格古建筑的斑駁歲月,以味蕾探尋美食背后的匠心故事,立志成為湯溪傳統(tǒng)魅力的傳遞者與文旅融合發(fā)展的開拓者。
揭秘湯溪:扣響古建之門,穿梭百年時光(一)湯溪城隍廟:打開時光的雕花門扉6月29日午后,實踐團駐足于湯溪城隍廟朱紅門前。跨過斑駁的門檻,三重進深的院落次第鋪展,歇山頂飛檐如振翅玄鳥,斗拱間的彩繪雖歷經風雨,仍可見“八仙過海”“麒麟獻瑞”的靈動筆觸。團隊成員俯身細察月臺須彌座的浮雕,刀工遒勁的獅子滾繡球、鯉魚躍龍門圖案,將古人對祥瑞的祈愿凝固于磚石之上。同時相關成員對照城隍廟測繪圖紙,研究榫卯結構如何支撐起巍峨殿堂,廟內懸掛的泛黃的廟會老照片與祭祀器物,勾勒出往昔萬人空巷的熱鬧場景。輕撫廊柱上被歲月磨得發(fā)亮的紋理,觸摸照壁上殘留的鎏金痕跡,他們仿佛聽見百年前晨鐘暮鼓的回響,看見香客如織的盛景,在一磚一瓦間解碼湯溪人代代相傳的精神圖騰。
4
(二)湯溪美食文化傳承坊:解碼舌尖上的千年匠心6月29日,實踐團走進湯溪美食文化傳承坊,通過一段紀實影像,回溯湯溪傳統(tǒng)美食從農家灶臺走向文化名片的蛻變之路。非遺傳承人親自示范,將梅干菜與五花肉的黃金配比、湯圓糯米粉的揉制火候等“獨家秘方”傾囊相授,揭開酥餅酥脆、湯圓軟糯背后的技藝密碼。工坊內,傳統(tǒng)石磨、木質揉面臺與現代真空包裝設備相映成趣,游客既能體驗手工揉制酥餅皮的樂趣,也能通過透明化生產線見證美食的標準化生產。美食文化館中,以湯溪美食為主題的創(chuàng)意餐具、插畫明信片琳瑯滿目;沉浸式味覺實驗室里,酥餅造型的香薰、梅干菜風味的文創(chuàng)糕點,將傳統(tǒng)滋味融入生活細節(jié)。在這里,古老的烹飪智慧與新潮的文創(chuàng)理念激烈碰撞,讓每一口湯溪味道都成為可觸摸、可帶走的文化記憶。
(三)湯溪“食光小課堂”親子工坊:巧手制美味,童心傳非遺推開湯溪“食光小課堂”親子工坊的雕花木門,糯米粉的清香與梅干菜的醇厚撲面而來。在這里,傳統(tǒng)八仙桌搖身變成美食操作臺,非遺傳承人化身“美食導師”,手把手帶領小朋友們開啟湯溪美食的奇妙制作之旅。面團、包餡料、壓模具……小朋友們系上迷你圍裙,在傳承人的指導下,將軟糯的糯米粉搓成湯圓,小心翼翼地裹入黑芝麻餡;把梅干菜與五花肉碎包進酥餅皮,用稚嫩的小手壓出可愛的花紋。一旁的家長也被歡聲笑語感染,加入制作行列。烤箱中,酥餅逐漸鼓起金黃的“小肚子”,彌漫著誘人香氣,鍋中圓滾滾的湯圓在沸水里歡快“起舞”。當親手制作的美食端上餐桌,孩子們眼中閃爍著自豪的光芒,家長們紛紛用手機記錄下這充滿溫情與傳承的瞬間。

在這里,傳統(tǒng)美食不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化作一顆顆文化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fā)芽。而后成員們發(fā)揮大學生在組織策劃、溝通表達上的優(yōu)勢,熱情地參與到小朋友們的“銷售攤位”中,化身“臨時導購”和“宣傳員”,積極向過往游客介紹自己制作的美食,收獲滿滿。現場氣氛熱烈,互動頻繁,大學生與小學生攜手合作的溫馨畫面成為湯溪街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結語本次湯溪之行,浙江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的學子們不僅通過實地探訪深化了對地方文化價值與文旅融合潛力的認識,更在品嘗特色美食中感受到傳統(tǒng)與現代的交織。尤為珍貴的是,與小學生團隊的意外相遇和真誠幫扶,生動詮釋了“共富有我”的責任擔當與代際傳承的溫暖力量。實踐雖短,情誼綿長。同學們紛紛表示,將把這份對鄉(xiāng)土的熱愛與服務的熱情,轉化為未來投身鄉(xiāng)村振興、探索共富新路徑的不竭動力。湯溪古鎮(zhèn)的悠悠古韻與現代活力,正呼喚著更多青年力量的加入,共同繪就共同富裕的美好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