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緣起:當獅山遇見沔陽1.1 官方行動:精準對接,多維賦能
為深化華中農業大學與優質生源基地校的協同育人機制,展現學校“勤讀力耕、立己達人”的育人理念與獅山校園文化魅力,2025年2月6日,華中農業大學招生辦公室聯合優秀學子代表赴湖北省仙桃中學,開展“遇見獅山,逐夢華農”主題招生宣傳活動。
活動以“學子反哺母校、榜樣引領成長”為核心,通過校友經驗分享、學科特色展示、沉浸式校園文化體驗等形式,向仙桃中學師生及家長傳遞華農精神、學科優勢與人才培養成果,激發高中生對現代農業科學的興趣,助力其明晰生涯規劃,取得顯著成效。
1.2 學子心聲:以青春之名,赴雙向之約
“兩年前,母校送我離開仙桃;兩年后,華農讓我帶著光回來。”參與活動的同學在回訪手記中寫道。這次回訪,不僅僅是為了向學弟學妹們介紹我們的大學,更是想用自己的故事告訴他們:選擇華農,是一場與未來的雙向奔赴。
作為曾經的“迷茫者”,我們也曾在志愿填報時糾結:農業院校是不是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但幾年在華農的學習與實踐,讓我們徹底打破了這種偏見。從實驗室里的基因編輯到智慧農田的無人機巡護,從鄉村振興的社會調研到國際學術會議的演講臺——我們想讓更多人看到,現代農業科學早已不是“刻板印象”中的模樣,而華農,正是這場變革的見證者與推動者。
二、破壁:活動實施與亮點
2.1“學子+母校”雙維度聯動
團隊成員作為“校友使者”,以同齡人的視角和親身經歷,講述在華農的學習、科研、生活故事。這種“校友反哺母校”的形式,有效拉近了與仙桃中學高中生的情感距離,使得宣傳內容更加真實可信,激發了高中生對華農的向往和好奇心。
2.2“學科+文化”沉浸式體驗
我們特別播放了《獅山四季》主題短片,以其精美的畫面和豐富的內涵,生動展現了華農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短片中,櫻花大道的浪漫春景、試驗田的勃勃生機、智慧農業溫室的科技魅力等場景,如同一幅幅流動的畫卷,讓高中生們仿佛置身于華農的校園之中,感受到了“山水校園、人文華農”的獨特韻味。這不僅是一次視覺上的享受,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增強了他們對華農的文化認同感。
同時,結合華農生物育種、智慧農業等“強基計劃”專業的深入解讀,為高中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科知識和校園文化體驗。這不僅增強了高中生的文化認同感,還為他們未來的職業規劃提供了清晰的路徑指導。
2.3“夢想+規劃”生涯賦能
設計“我的未來名片”互動環節,鼓勵高中生寫下自己的職業目標,并由華農學子提供個性化的生涯發展規劃建議。在實施過程中,我們首先分享了自己在大學期間的成長故事和心路歷程,以此激發高中生的共鳴和興趣。接著,根據每位高中生的職業目標,結合自身的經歷,提供了個性化的生涯發展規劃建議。這些建議既包括了學術領域的深入探索,也涵蓋了實踐能力的培養、社交技巧的拓展等多個方面,為高中生們提供了全面而實用的指導。
這一環節不僅激發了高中生的職業夢想,還為他們提供了實際可行的規劃路徑,助力他們更好地規劃未來。
三、共情:讓成長照見成長
3.1破冰時刻
在一次與學弟學妹的互動中,我被問及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問題:“華農養獅子嗎?”我笑著指向校園地圖上的獅山,幽默地回答:“這里沒有真獅子,但有凌晨實驗室里拼命努力的我們!”全場在哄笑中,我敏銳地捕捉到了他們眼中的光芒——那是好奇心被瞬間點燃的模樣。這一刻,我意識到,通過輕松愉快的交流方式打破彼此間的陌生感,不僅能迅速拉近彼此的距離,更能激發他們對大學生活和農業科學的好奇心與探索欲。
3.2價值傳遞
在“我的未來名片”分享環節,一位男生滿懷激情地表示他想研發抗蟲水稻,他的決心和夢想深深震撼了我。回想起三年前的自己,同樣站在這個舞臺上,心中滿是迷茫與不確定。而今,在華農的學習與實踐中,我逐漸明白:農業絕非退而求其次的選擇,而是一場用科技改變世界、造福人類的偉大征程。這一刻,我深感責任重大,也倍感自豪,因為我不僅見證了自己的成長,更有機會將這份對農業的熱愛與信念傳遞給下一代。
3.3情感聯結
在活動結束后,班主任看著我如今侃侃而談的模樣,紅著眼眶說:“當年擔心你學農吃苦,現在看來是我多慮了。”這句話如同一股暖流涌入心田,讓我瞬間領悟到:我們不僅僅是學校的招生使者,更是在為那些曾經同樣迷茫、擔憂的“自己”照亮前行的道路。這份情感聯結,不僅加深了我們對母校的眷戀與感恩,更激勵著我們不斷前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成就,為后來者樹立榜樣,傳遞力量。
四、破繭與傳燈:新時代農業教育的雙向奔赴
4.1認知繭房的突破:當農業遇見賽博朋克
回訪過程中,我們驚喜地發現,學弟學妹們對“智慧農業”和“食品大數據”等新興領域的興趣遠超預期。一位男生直言不諱地表示,若非此次宣傳活動的介紹,他從未意識到農業能夠與人工智能(AI)、元宇宙等前沿科技相結合。這一反饋深刻揭示了信息差的存在,并提示我們,在招生宣傳中,通過生動、前沿的案例展現現代農業的科技魅力與時代特征,可能比單純強調農業情懷更能觸動新世代學生的心弦。因此,未來的宣傳工作需更加注重采用“年輕化”的表達方式,利用科技感十足的農業創新實例,激發學生們對現代農業的興趣與向往,從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這一領域。
4.2 燈塔效應的蔓延:在問答中照見教育本質
活動結束后,微信群內的熱烈討論持續不斷,學弟學妹們紛紛向學長學姐們咨詢轉專業政策、校園生活細節等問題,如“轉專業難嗎?”、“華農的食堂有沒有熱干面?”等,這些具體問題反映出他們更傾向于聽取“過來人”的真實體驗,而非僅僅依賴官方數據。這一現象凸顯了“學長學姐效應”在招生宣傳中的巨大影響力。作為學長學姐,我們不僅是學校的宣傳者,更是學弟學妹們未來可能的人生導師和校園生活的直接經驗提供者。因此,我們的角色和責任遠不止于傳遞信息,更在于以真誠的態度分享個人經歷,為學弟學妹們提供實用的建議和心理支持,幫助他們更好地規劃未來,融入校園生活。這要求我們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擁有開放的心態和樂于助人的精神,成為連接學校與新生之間的橋梁。
五、結語:播種者與追光者的交響
本次仙桃中學之行,不僅是一次招生宣傳的戰術實踐,更是一場農業教育價值的破壁行動。我們帶著獅山的泥土芬芳而去,攜著少年眼中的星火而歸。當官方數據與學子故事交匯,當實驗室的嚴謹與櫻花大道的浪漫交融,我們清晰看見——
教育的真諦,不在于單向灌輸,而在于點燃火種;
招生的價值,不局限于生源競爭,更在于價值共鳴。
未來,我們這支隊伍將繼續以“青春之名”,在更多校園播撒知農愛農的種子,讓“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的華農精神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