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悟文化意義、推動文化傳承 | 南京郵電大學電光柔學院開展暑期實踐活動
一、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參訪南京博物院、中山陵等文化遺產地,了解其歷史背景和文化價值,體驗文物保護的實際操作。
7月16日,我們前往南京博物院進行參觀。這座博物館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是南京的重要文化遺產,也是我國第一座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明代南京皇宮、江南貢院等歷史建筑,了解了這座博物館的起源和發展。隨后,我們前往中山陵進行參觀,瞻仰孫中山先生的遺容。中山陵內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歷史建筑,如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等,這也是我們進行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重要實踐。
二、文化藝術體驗與交流傳統文化藝術表演,如京劇、評彈等,了解其藝術魅力和歷史淵源,與當地藝術家和文化人士座談交流,探討中華文化在當代的傳承與發展。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傳統文化藝術,如京劇、評彈等,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和歷史淵源,是中華文化中最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形式之一。在現代社會,這些傳統藝術已經很難與現代人的生活產生共鳴,也沒有了受眾群體。我們希望通過將這些文化藝術形式引入校園,讓大學生們親身體驗和感受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并且與當地藝術家和文化人士座談交流,探討中華文化在當代的傳承與發展。
三、社區服務與文化教育社區服務與文化教育是指運用科學的方法,有計劃地將公共教育資源有針對性地配置到需要的人群中去。
項目將通過與社區居委會、居委會工作人員的交流,了解居民的基本情況,為后續的文化教育活動做好準備。同時,將與當地學校進行合作,安排大學生參與當地的文化課程,如書法、繪畫等。
項目將通過實地考察、交流座談等形式,讓大學生親身體驗和感悟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并提升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四、跨文化交流與合作通過中國傳統節日習俗和手工藝制作等,向居民傳授中國傳統節日習俗和手工藝制作。
以文化為紐帶,在傳統和現代之間搭建橋梁,幫助當地居民更好地理解當代中國,促進中國文化在當地的發展和傳承。
“文化”一詞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含義。它不是指一種意識形態,也不是一個單獨的行業或領域,而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包括思想、哲學、藝術、宗教、道德、法律、風俗習慣等等。本項目將以文化為紐帶,促進南京文化在當地的發展和傳承,為南京這座城市打造出新名片,進而吸引更多的人來南京旅游和生活。
五、.項目實施總結及成果展示
本項目以“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為主題,設計了五大板塊的活動內容,并邀請了南京博物院、中山陵、夫子廟等文化遺產地的專家學者以及當地社區的工作人員來指導實踐。學生們在實踐過程中深刻體會到了博物館、文化遺產的重要性,認識到了文化遺產保護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同時,大學生們也對文物保護修復以及文博產業發展等問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學生們深刻意識到,對于珍貴文物而言,最好的保護就是傳承。通過此次活動,學生們希望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在未來能夠更加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為國家文化發展貢獻力量。
社會實踐推薦
- 青春助力金融 實踐綻放成長
- 為響應“青鳥計劃”號召,引導青年學子在社會實踐中增長才干、服務社會,“返家鄉”實踐團成員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來到山東
- 08-01
- 吳儂軟語傳鄉韻 親子巧語筑心橋
- 七月,流火的季節點燃青春的熱情。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張家港市楊舍鎮云盤社區,開啟了
- 08-01
- 筆墨藍靛繪童真,非遺傳承綻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園里,一場非遺與童真的邂逅正溫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者們帶著書法、藍印花布
-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