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由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同學組成的“‘益’起護江——長江經濟帶新質生產力發展觀察成就團”(以下簡稱實踐團)來到第四站——江蘇省張家港市的張家港灣和雙山島。這次實踐旨在親身前往長江岸線,近距離觀察長江沿岸地區的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
實踐團踏出前往長江岸線的步伐,來到“江海交匯第一灣”——張家港灣,實現與長江的真正近距離接觸。
張家港灣曾是“工業銹帶”,但五年之后的今天,通過張家港灣生態提升工程以及水產養殖清理、生產岸線騰退等五大整治工程,張家港已經蝶變成為“生態秀帶”,成為名副其實的“最美江灣”。

一間3D打印服務用房吸引了實踐團的目光,這正是海棠驛益空間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這是張家港灣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的產物,由張家港本地企業永鋼集團回收固廢鋼渣而生產的3D打印材料制成。這一環保產物,正是張家港灣生態岸線的縮影。

下午,實踐團坐上輪渡,前往長江送給張家港的另一顆“明珠”——雙山島。
在輪渡上,也不難發現長江經濟發展的痕跡,江上的貨運船只來往如梭而又井然有序。據悉,素有“黃金航道”之稱的長江當今全球最繁忙的河流,擁有15個億噸大港、3大航運中心,而更令人驚喜的是,“很早就開始倡導綠色航運了,長江水變得干凈多了”輪渡船上的島民如是說。

雙山島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原始生態環境保持最完好的“生態島”之一,島上幽靜雅致,空氣清新,保留了恬靜古樸的自然風光。
雙山島也曾因粗放的種植養殖模式、散亂排布的碼頭產生嚴重的環境破壞問題,而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指示提出后,堅持保護中發展、發展中保護,啟動了生態修復工程,這才有了今天的“長江慢島、沙上綠洲”。

實踐團特別參觀了島上的老圩村。老圩村不僅是“紅色村莊”,也是“綠色村莊”。老圩村將打造紅色美麗鄉村與踐行長江保護、發展有機融合,通過實施拋石保坍工程、發展精致高效農業、擴大綠色食品種植規模等,發展了新質生產力,使村民迎來了幸福田園生活。


至此,實踐團的本次實踐迎來了尾聲,但長江的波濤不會停下、長江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步伐不會停下。經此一行,實踐團親身見證了長江水的清澈和一灣一島的綠色經濟,深刻感受到在黨的領導下的各方為長江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付出的共同努力。實踐團更加堅定了保護長江的信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一定要給子孫后代留下一條清潔美麗的萬里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