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至5日,集美大學閩山秀水實踐隊跟隨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考察時的足跡,深入社區、歷史街區與規劃場館,實地感悟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導下,福州在民生改善、文化傳承、生態建設等領域取得的顯著成就,響應“追尋領袖足跡,體悟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實踐號召,體會“人民至上”的發展理念與“久久為功”的實干精神。
坊巷煥新顏,民生暖意濃——在總書記指引下書寫“幸福答卷”。20世紀90年代初,蒼霞是福州一個典型的棚屋區,生活條件艱苦,民生難以保障,想要改變這份現狀,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習近平總書記調研后第8天,2000年7月10日,蒼霞棚屋區改造正式啟動。27天完成搬遷,僅半年,第一批拆遷戶就搬入新居。僅400天,3441戶全部回遷。如今,蒼霞社區房屋錯落有致,干凈整潔,便民設施一應俱全,從長者食堂到兒童夢想樂園,從幸福便民驛站到四點半課堂,蒼霞社區正循著總書記的指引,把“民之所盼”作為“政之所向”,總書記當年擘畫的民生藍圖,正化作千家萬戶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從棚屋改造的政策落地,到社區治理的精細化實踐,蒼霞的蛻變是黨和政府踐行“人民至上”理念的鮮活樣本。
文脈承古今,精神照前路——在總書記指引下守護“文化根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對福州的文化保護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實踐隊隊員走訪三坊七巷歷史街區,在林則徐紀念館體會“茍利國家生死以”的愛國精神;在林覺民冰心故居感受“為天下人謀永福”的家國情懷與“愛與溫暖”的人文底蘊;在博覽苑,細賞歷史文脈的延續與新生。三坊七巷歷史街區,是福州文化保護的重點區域,也是習近平總書記跨越三十年的守護情緣。如今三十多年過去了,從“保下來”到“活起來”,三坊七巷活態遺產煥發著新的生機。在福州革命紀念館,隊員們通過豐富的圖文資料、VR體驗區、互動問答屏等多元形式,從五四運動在福州的回響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革命文化的紅色基因在這里代代相傳。“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正是在總書記的指引下,福州讓歷史文化遺產“活起來”,讓革命精神“傳下去”,為城市發展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氣。
藍圖繪千里,生態入畫來——在總書記指引下踐行“綠色理念”。“福州是有福之州,生態條件得天獨厚”,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州生態建設的殷切期望,如今已化為一幅幅生動的實踐圖景。實踐隊隊員們走進福州規劃館,在時光長廊中追溯城市發展軌跡:從昔日的“紙褙福州城”到如今的“山水之城”,從“臟亂差”的舊貌到“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新顏,福州的每一步變遷都印記著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規劃館的VR體驗區,隊員們“漫步”于未來的濱江綠道,俯瞰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景象;在總體規劃沙盤前,清晰看到福州“東進南下、沿江向海”的空間布局中,生態保護紅線與城市發展邊界始終清晰分明。從“3820”戰略工程到新時代城市發展規劃,福州始終沿著總書記指引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前行,讓“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愿景逐步變為現實,為生態文明建設寫下了生動注腳。

“希望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習近平總書記的指導在福州發展中落地生根。福州的發展實踐,正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地方落地生根的生動寫照。追尋總書記的足跡,不僅是回望來路,更是汲取奮進力量,在新征程上續寫更多“人民滿意、文化繁榮、生態優美”的發展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