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合肥大學語言文化與傳媒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邀請陰陽雙合拳第六代傳人、安徽省非遺項目負責人韓榮春老先生,于石板沖鄉初級中學開展非遺技藝教學活動與“非遺進校園”分享會,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圖為韓榮春先生上課場景。張欣悅 供圖
在教學課堂上,韓老師從最基本的站姿、手型開始示范,一招一式,耐心細致。他一邊講解動作要領,一邊親自糾正學生們的姿勢。學生們全神貫注,緊緊盯著韓老師的每一個動作,認真模仿。語言文化與傳媒學院依托三下鄉平臺引入非遺項目,正是響應國家“加強非遺系統性保護”號召的實踐,以青年之力延續文化根脈。

圖為韓榮春先生授課場景。張欣悅 供圖
課后,韓榮春在會議室開展了一堂分享會。他介紹了陰陽雙合泉的拳理根基,詳解拳名中蘊含的辯證思維,現場演示特色招式,將武術教學與中醫養生理念結合,展現傳統武術對身心健康的價值。此外,韓榮春還將親自編寫的《陰陽雙合拳》專著贈送給團隊成員,致力于將陰陽雙合拳發揚光大,讓這門曾在家族內部秘傳的拳法被更多人熟知,走向大眾視野。
分享會上,學生們圍著韓老先生學練招式,形成傳統武術傳承的生動畫面。合肥大學語言文化與傳媒學院黨委副書記張愛萍指出,此次活動意義非凡,它絕非簡單的傳統文化展示,而是一場深度踐行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生動實踐。這種從內容到形式的全方位創新,不僅激活了傳統文化的內在生命力,更搭建起傳統與現代溝通的橋梁,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蓬勃生機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樣本。韓老先生將拳理哲學與現代體育教學理念結合,通過趣味互動讓非遺走向大眾。

圖為韓榮春先生分享拳法場景。張欣悅 供圖
此次活動以三下鄉為契機,推動“非遺進校園”常態化,搭建傳統文化與現代傳媒的對話平臺。文傳學子表示,傳媒技術是連接傳統與現代的橋梁,此次活動既鍛煉學生專業能力,也是文化傳承的使命。語言文化與傳媒學院將持續深化與非遺傳承人的合作,讓青年學子以實際行動書寫傳承非遺、弘揚文化的時代答卷,為傳統文化注入新活力。
(通訊員 葉子軒、張欣悅、祝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