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教育的廣袤田野上,每一次知識的傳遞都如同一顆希望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們渴望求知的心田。近日,河南工業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北斗星筑夢團隊”的大學生們懷揣著熱忱與擔當,奔赴河南省漯河市蓮花鎮天邊楊小學,開展了意義非凡的“三下鄉”支教活動,而他們精心籌備的開學第一課,更是如同一束耀眼的光,照亮了鄉村孩子的求知之路。
2025年7月7日清晨,大學生志愿者們穿著紅馬甲站在天邊楊小學大門口和陸續到校的家長和孩子們打招呼。“老師好!”背著書包的小女孩用稚嫩的聲音和志愿者們打招呼。“你好啊,小朋友!”志愿者們上前,拉著小朋友的手走進校園。家長們好奇地詢問上課的內容,志愿者們耐心地回答他們的問題,并且和家長們了解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在親切的談話間拉近了彼此距離。家長們將孩子的手鄭重交托,這份沉甸甸的信任,化作支教路上最溫暖的力量,讓團隊成員們懂得,教育不僅是知識傳遞,更是心與心跨越山海的真誠奔赴。

圖為團隊成員迎接前來上課的學生且和家長熱情交談。 成姿錚攝
當一群清澈的大學生遇到了更加清澈的小朋友,課堂氣氛變得格外輕松有趣。臺上的“老師”熱情地向臺下的小朋友介紹自己,小朋友們似乎是感到很新奇,每個人都睜大雙眼認真聽著,隨后每個小朋友都踴躍上臺積極展示自己,渴望交到更多的朋友同時也可以看出他們對本次活動的熱情。大學生老師和小朋友之間從陌生姓名到燦爛笑顏,自我介紹的對話里,藏著雙向奔赴的期待。那些稚嫩的童聲、真誠的目光,編織成聯結彼此的紐帶。這不僅是一場簡單的相識,更是知識與夢想、心靈與心靈共振的序章。

圖為團隊成員進行自我介紹。 成姿錚攝
今天正值七七事變爆發88周年,志愿者們向孩子們提出問題才知道孩子們對這段歷史毫無認知,實踐團隊以此開展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課程,他們以視頻形式向孩子們展示那段不能忘卻的事實,播撒愛國的種子。課堂開始,志愿者向孩子們講述七七事變的歷史背景以及日軍為何在此挑起事端,詳細為他們講述了盧溝橋的重要地理位置,便于他們去理解。此次課堂,極大激發了孩子們對歷史的興趣,在他們幼小的心靈種下了愛國的種子,激勵他們努力學習,為祖國的未來貢獻自己力量。

圖為團隊成員為小朋友們講解七七事變。 梁文敏攝
開學首日的支教課堂,粉筆與黑板的碰撞聲、師生問答的歡笑聲,交織成鄉村校園最動人的樂章。這里不僅是知識傳遞的起點,更是希望生根的沃土。每一雙求知的眼睛、每一句親切的問候,都讓支教老師們深感使命在肩。“看到孩子們認真學習的模樣和眼中閃爍的光芒,我們更堅定了做好后續課程的決心。”實踐團隊負責人宋艷穩表示。接下來,河南工業大學北斗星實踐團隊的志愿者們還將圍繞科學探索、藝術創作、安全教育等主題,開展更多豐富多彩的課程,以實際行動為鄉村教育貢獻青春力量,陪伴孩子們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假期。這份跨越山海的相遇,正以教育為筆,在孩子們心中勾勒未來的模樣,也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書寫溫暖而堅定的注腳。

圖為一個班級學生和部分團隊成員的合影。 梁文敏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