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漫過陸豐山野,7月6日的探源之行從田壟深處啟程。廣東科技學院赴陸豐市粵農文創鄉村振興突擊隊穿梭于荔枝林、鐵皮石斛、紅松茸與古蜂場之間,親身體驗“四維”立體種植的魅力。指尖丈量著飽滿的果徑,耳畔記錄著農人代代相傳的耕種秘辛——這不僅是農產品出村“第一公里”的破題起點,更是“四維”立體種植理念在田野間的生動實踐。
荔林尋佳味,采摘樂融融 清晨薄霧未散,活動主要圍繞農產品介紹與采摘體驗展開。在村書記的引領下,廣東科技學院赴陸豐市粵農文創鄉村振興突擊隊的隊員們一同走進了百畝荔枝林。當指尖掐下絳紅色果殼的剎那,清甜的汁水瞬間迸濺而出,這便是去年賣出100+元/斤的嫁接良種——“仙進奉”荔枝。書記在介紹“仙進奉”荔枝時提到,“仙進奉”荔枝具有“耐儲運、水分充足,掛果大年時會主動疏枝以保證品質”的特點,這一特性有效解決了荔枝在運輸過程中易損壞、爛果等痛點。書記托起一串果實,林間光影在果殼上跳躍閃爍。六百余棵荔枝樹織成一片綠色的穹頂,突擊隊隊員們在了解“仙進奉”荔枝的同時,親身參與荔枝的采摘與品嘗,交流著產品的特點與價格,大家互動頻繁,充滿了樂趣。而這僅僅是“四維”魔方展示的第一層舞臺。
樹底藏珍寶,共生見真章 彎腰鉆進荔枝樹底,另兩種寶藏赫然現身:鐵皮石斛蘭葉攀附樹干,在斑駁散射光中舒展;紅松茸從腐殖土里探出棕紅傘蓋,其菌絲正悄然織網。“菌絲修復土壤,石斛凈化空氣,荔枝遮陰保濕——三者呼吸與共。”書記撥開土層,乳白色菌絲如神經網絡蔓延,“這就是‘荔韻菌織’的真意。”林緣蜂箱傳來嗡嗡低鳴,中華蜜蜂正穿梭花間。“它們才是‘四維’閉環的關鍵!”書記笑指蜂群,“蜜蜂授粉讓荔枝坐果率漲三成,釀出的蜜能賣百元一斤。”去年端午,土蜂蜜曾賣出600斤。舀起一勺琥珀色蜜液,花香在舌尖炸開,印證著他那句:“好生態自己會說話。”
轉場探新園,效益啟新篇 午后蟬鳴灼熱, 突擊隊隊員們在書記帶領下轉場至香水檸檬與百香果基地,畫風驟變。藤蔓掛滿“紫鈴鐺”,書記向隊員們介紹道:“與運輸困難、容易腐爛、產量有限的貝貝南瓜相比,百香果四季結果、種一次可收獲三年。”他算起效益賬:“每畝產3萬斤,每斤賣10元,收益遠超貝貝南瓜。”話語里滿是對未來的期待和信心。更令人驚喜的是,藤架下的土雞啄食害蟲雜草,減少了對農藥的依賴,雞糞還為果樹提供肥料。書記繼續說道:“我們不僅僅是在種植水果,還在創造一個和諧共生的生態系統。”話語中藏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憧憬。隊員們被眼前的景象所感染,紛紛點頭表示贊同,他們知道,這里不僅僅是一個果園,更是一個充滿希望和活力的綠色家園。
四維模式興,振興繪藍圖 在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四維”立體種植模式得到了廣泛應用。不同作物在空間中錯落有致地布局,充分利用光照、水分和土壤養分,實現了高效、環保的農業生產。在這次探源之行中,廣東科技學院赴陸豐市粵農文創鄉村振興突擊隊深刻體會到了“四維”立體種植對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這一創新模式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更激發了鄉村經濟的活力,為鄉村的全面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他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四維”立體種植將在更多鄉村落地生根,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