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依托,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根本基石。在廣袤鄉村,推動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既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在要求,也是筑牢國家長治久安社會根基的關鍵環節。
為切實推動法律資源下沉鄉村,精準對接基層法治需求,7月4日,平頂山學院政法學院“鄉村振興 法治同行”社會服務踐行團深入郟縣安良鎮,開展“情法同行筑家基”主題流動普法宣傳活動。志愿者們摒棄固定點位模式,采取走村入戶的主動宣傳方式,重點圍繞村民關切的土地權益保障、鄉村治理等法律難題進行現場解答與指引,并向村民分發《鄉村法律維權指南》等實用普法資料。

圖為志愿者團隊出發宣講+侯壯供圖
維權有路 化解土地困局在走村入戶過程中,多名村民向志愿者們傾訴土地邊界模糊、宅基地侵占、土地流轉合同糾紛等方面受到的困擾。面對村民提出的問題,志愿者們詳細講解了依法維權的步驟,并向村民重點強調,務必收集并保管好能證明土地權屬的各類憑證,這是解決爭議的關鍵和基礎。在此基礎上,應優先尋求村民委員會或鄉鎮土地管理部門調解;調解未果時,可依法申請屬地政府行政裁決,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訴諸法院請求確權、排除妨害。
鄉約立序 明晰治理之綱針對村民提出的村集體資產管理、村規民約執行效力及鄰里矛盾調處等治理疑難,志愿者們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進行了專業解析。志愿者們指出,合法有效的村規民約須契合國法、經由民主議定,并具體規范公共事務、環境衛生、收益分配等事項。關于集體資產處置,志愿者們重申必須嚴格遵循“四議兩公開”制度,保障決策透明與村民監督。對于鄰里糾紛,志愿者們倡導依托村委會調解,在法理框架與公序良俗下理性協商,必要時可尋求訴訟解決。

圖為志愿者向村民分發《鄉村法律維權指南》并講解+侯壯供圖
循法明徑 恪守維權之界志愿者們在解答村民的咨詢時,系統解讀了《鄉村法律維權指南》的核心要義。針對村民普遍關注的土地權益保障問題,志愿者們解答道,無論是土地承包、流轉還是宅基地糾紛,都要以土地確權證書、承包合同等書面材料為依據。若發現土地被非法占用,可及時向鄉鎮農業部門或自然資源所反映,由政府部門依法核查處理;涉及土地權屬爭議,可申請鄉鎮政府進行調解或確權。在鄉村治理方面,志愿者們建議村民積極參與村務公開監督,村民有權要求村委會公開相關信息。若發現村干部存在違規操作行為,可通過合法渠道向鄉鎮紀委或上級主管部門實名舉報,維護全體村民的共同利益。此外,志愿者們特別提醒,在處理各類糾紛時,村民務必依法依規維權,堅決杜絕暴力沖突、損毀財物、聚眾滋事等違法行為,通過合法的途徑確保自身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援網通達 普惠鄉野之需為讓法律服務走進鄉村,志愿者們向村民重點推介公益法律資源。申請法律援助,能讓經濟困難的涉訴村民免費獲得律師幫助;撥打12348熱線,隨時都能得到法律問題解答,消除心中疑惑。鄉鎮司法所的調解、咨詢服務與村委會的糾紛初調工作,幫助村民把矛盾解決在家門口,讓村民真切感受到法律就在身邊,增強了遇事找法、依法維權的底氣和信心。

圖為志愿者向村民普及合法維權途徑+侯壯供圖
本次鄉村普法活動通過主動下沉、直面交流,精準回應了安良鎮村民在土地權益與鄉村治理中的迫切法律需求。活動融合專業解答與實用資料,系統普及依法維權路徑與行為規范,深化了村民對于依法維權的認識,有效提升了村民的法律應用能力。平頂山學院政法學院“鄉村振興 法治同行”社會服務踐行團表示,將持續深耕基層普法,聚焦鄉村振興核心法律議題,為提升鄉村法治化治理水平貢獻專業力量。

圖為志愿者結束普法宣傳后的合影+侯壯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