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7:45,合肥大學語言文化與傳媒學院暑期三下鄉實踐團隊調研組的五名成員從石板沖鄉初級中學出發,步行前往周邊村落,圍繞鄉村兒童教育、家校共育等核心議題開展實地調研。此次調研不僅是數據的收集,更是一次與鄉村教育現狀的“面對面對話”。調研組以走訪農戶的形式深入一線,探尋鄉村教育現狀與現實挑戰,挖掘家校共育密碼。

圖為調研組在石板沖鄉人民政府前合影。張舒暢 供圖
調研組首站抵達前廠村村委會,向工作人員了解當地村鎮基本情況,例如村落分布情況、居民務工務農情況、特色產業、集體經濟等。在掌握基礎信息后,成員們分成兩組展開入戶走訪,與農村家庭面對面交流,傾聽家長對子女教育的真實期待與現實困境。有的老人聽力不便,成員們便耐心地俯身放慢語速重復問題,了解鄉村教育最真實的肌理,用青春腳步丈量鄉村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圖為調研組采訪當地居民。張舒暢 供圖
在走訪中發現,村內學校家長會召開頻率較低,但每學期會安排一次家訪;學齡兒童主要由爺爺奶奶撫養的情況較為普遍,但家長們普遍期望子女能考上個好大學,未來能有穩定發展。這些現象體現出學校教育資源有限,以及在家庭教育中,老一輩和年輕一輩的教育觀念差異明顯等問題,這些因素時刻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環境,調研組成員表示,鄉村教育仍存在許多問題需要通過實際行動解決。

圖為調研組采訪當地居民。張舒暢 供圖
此次調研既揭示了鄉村教育面臨的現實挑戰,也傳遞著基層家庭對知識改變命運的殷切期待。在之后的時間里,調研組的成員們將對調研中收集的真實訴求進行梳理,通過撰寫調研報告、對接教育資源等方式,將調研成果轉化為助力鄉村教育的實際行動,努力成為連接學校、家庭與社會的橋梁,讓每一顆渴望知識的心靈都能被溫柔托舉,讓每一個鄉村孩子的夢想都能在更明亮的光照中生長。
(通訊員張舒暢 祝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