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禁漁一線實錄:夷陵區護漁隊繪出生態保護新圖景
自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等重點水域,實行“十年禁漁”政策。這一政策是黨中央、國務院對保護和修復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重要部署,對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恢復長江母親河生機活力意義深遠。
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發展戰略,武昌工學院團委“‘江’心比心,‘漁’你同行”三下鄉暑期調研團隊,前往宜昌市、枝江市、荊州市等湖北長江流域城市進行相關“十年禁漁”實踐調研。團隊7月1日上午前往宜昌市夷陵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中心,對夷陵區小溪塔護漁隊隊長曹代富進行了深入專訪,探尋禁漁工作一線的真實情況。
一、護漁工作立體化開展:技術賦能結合跨部門協同的全方位守護
曹隊長在專訪中表示,夷陵區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區禁捕辦)為護漁隊構建“人防+技防”的現代化巡邏體系。區禁捕辦將長江夷陵段劃分為多個責任區,隊員們經常在區農安中心執法人員的帶領下駕駛執法快艇對江面、灘涂進行巡查,護漁員出任務時會佩戴高清執法記錄儀,相關部門開啟無人機熱成像監測警示。護漁隊巡邏內容主要包括協助執法人員打擊非法捕撈、清理違規釣具網具、禁捕政策宣傳等,曹隊長說:“有時看到長江中成群的魚兒暢游,就知道這片水域在慢慢變好。”團隊成員趙琳爍表示:“曹隊長向我們詳細介紹了目前巡邏所運用到的科學技術,我相信通過“人防+技防”,非法捕撈可以得到有效遏制,長江生態也會越來越好。”
團隊就非法捕撈整治方面向曹隊長進行提問,曹隊長介紹到區禁捕辦為護漁隊建立了分級處置機制,對于違規垂釣的行為,執法人員采取“登記保存漁具+普法教育”的方式;面對違反垂釣及非法捕撈行為,夷陵區禁捕辦各成員單位開展跨部門聯合執法,農業農村、綜合執法、公安、市場監管及屬地鄉鎮開展日漸常規巡查+夜間突擊檢查,組建24小時巡查專班保持嚴管高壓態勢。曹隊長還向團隊簡單概述了一些經典案例,他表示,打擊非法捕撈不是單槍匹馬就能完成的,需要各部門精密聯合,協同合作,才能更好地打擊違法違規行為,促進長江流域生態美。

圖為夷陵區小溪塔護漁隊曹隊長向團隊答疑解惑 楊思航攝
二、政策落地:從漁民轉型安置到全民參與
團隊向曹隊長提出有關退捕漁民安置的疑問,曹隊長表示自長江流域“十年禁漁”政策頒布以來,相關部門對退捕漁民實施“技能培訓+就業培訓+創業扶持”三位一體機制,為漁民開設水產養殖、電商直播等課程,部分退捕漁民還能參與到“十年禁漁”的步伐中,進入護漁隊或其他相關禁漁的部門機構,退捕漁民轉產轉業得到穩步推進,漁民得到妥善安置。
同時,曹隊長還指出,“十年禁漁”政策的群眾基礎也日益深厚,“現在群眾看到有違法“一人一桿一線一鉤(單鉤)”行為都會主動打電話舉報。夷陵區禁捕辦也暢通舉報機制,群眾可以通過向農業農村、市場監督局、綜合執法大隊、公安、指揮中心舉報非法捕撈行為,對群眾舉報也設立了獎勵機制,激勵群眾積極踐行“十年禁漁”相關條例,實現全民參與的氛圍。

圖為專訪現場 楊思航攝
三、殷切期望:青年成為生態傳播者
專訪尾聲,曹隊長對實踐團隊的大學生們提出了殷切期望。曹隊長表示“年輕人腦子活,點子多,可以多多宣傳有關長江流域‘十年禁漁’的相關政策。”他建議青年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科普內容,比如短視頻制作平臺以及其他娛樂平臺。團隊成員表示可以利用青年所熟知的動畫講解“一人一桿一線一鉤(單鉤)”的標準,或者分享護漁日常,讓更多的人、不同群體的人理解禁漁的意義。

圖為團隊成員與曹代富和區農安中心執法人員王書平合影 楊思航攝
團隊在宜昌人社局、農業農村局、漁政、市場監管局、檔案館、圖書館還有長江河道管理局等部門進行調研,通過調研,我們對長江流域“十年禁漁”有了更深的了解,對禁漁的相關措施及相關工作有了更為細致的理解。團隊還將前往枝江市、荊州市等地繼續深入各個相關部門對“十年禁漁”政策、措施、成效進行座談、走訪、調研等。
“長江禁漁是一場接力賽,我們這代人守好生態底線,更需要青年接過接力棒,走好下一步。”從江面巡邏的護漁隊員,到主動舉報的普通市民,再到投身宣傳的青年群體,長江生態已得到明顯改善。隨著“十年禁漁”政策的持續推進,長江宜昌段正逐漸恢復昔日的生機與活力,實踐團隊將致力于為“十年禁漁”政策貢獻己力,積極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長江大保護戰略,為宜昌的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