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午,河南師范大學物理學院“移動科技館”科普志愿服務隊走進輝縣市常村鎮中心學校,以天文照片講解與天文望遠鏡觀測相結合的形式,為中學生帶來一堂沉浸式宇宙探索課。
“同學們看,這是哈勃望遠鏡拍攝的仙女座星系照片,它距離我們200多萬光年。”志愿者張道北將星特朗127stl天文望遠鏡對準物體,邊調整焦距邊展開星系圖片:“星系旋臂就像旋轉的風車,而恒星正是在這些‘風車葉片’中誕生。”他以“望遠鏡觀測遠方物體的原理”為切入點,用“放大鏡聚焦陽光”類比凸透鏡成像規律,結合手中的月球表面照片講解:“你們看照片上的環形山,望遠鏡正是通過鏡片組合,讓我們能看清這些月球上的‘隕石坑’。這就像科學家做研究——不僅需要借助工具,更需要嚴謹觀察。”
在互動環節,張道北詳細講述了天文望遠鏡的操作方法,并引導學生們親身體驗。通過不斷調整,物像逐漸由模糊變得清晰,從遙不可及到近在眼前——這一過程,恰如科學探究本身,需要持續的摸索與改進。他展示了錢偉長處理科研難題的照片資料,以此引申出“將大問題拆解為小問題”的思維方法:“就像觀測遙遠星系需要分步解析,解決難題也要學會化整為零。”當學生們在“科學感悟卡”上寫下諸如“望遠鏡讓我看見宇宙的遼闊,也讓我懂得科研需要耐心”、“要像科學家一樣,用好奇的眼睛看世界”的感悟時,志愿者們真切感受到了科學啟蒙的動人力量。
看著學生們專注的眼神和感悟卡上真摯的話語,志愿者們更加確信科普工作的價值。這場生動的天文實踐課,不僅傳遞了知識,更傳遞了科學探索的精神與方法。河南師范大學物理學院“移動科技館”的足跡,將繼續為更多鄉村青少年架起連接課堂與浩瀚星海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