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安徽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社會實踐團隊于7月30日奔赴安徽省皖西博物館展開實踐活動,旨在幫助青年大學生感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樹立文化自信。
初識皖西博物館皖西博物館,作為全國重點博物館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始建于1980年,占地面積達1.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近4500平方米。博物館的設計融合了漢代建筑風格與徽派民居院落的精髓,整體建筑環境優雅,景色宜人。它不僅是六安市的文化瑰寶,更是皖西地區歷史與文化的縮影。
圖為博物館外景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姚德利 攝
博物館的深厚底蘊一踏入博物館,我便被其宏偉的建筑和豐富的藏品所震撼。博物館共有9個展廳,涵蓋了從古代墓葬文物到近代革命斗爭,再到現代社會主義建設的廣泛內容。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逐一參觀了各個展廳,仿佛穿越時空,見證了皖西地區的歷史變遷。
走進皖西展廳中,我們領略了“舉陶魂”、“古代英杰”、“紅旗漫卷”三大部分。這些展區通過文物、文獻、歷史圖片等多種形式,結合場景復原、模型展示和數字技術,生動地展現了皖西在中華民族文明史和中國革命史中的重要地位。特別是“紅旗漫卷”部分,詳細介紹了大別山革命老區的光輝歷程,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輩的英勇無畏和堅定信念。
圖為革命先輩舊址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姚德利 攝
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除了靜態的展覽,博物館還為我們準備了互動環節。在講解過程中,講解員不時穿插生動的歷史故事和趣聞,使原本可能枯燥的歷史知識變得生動有趣。特別是當講解員提到楚大鼎、陶塑明器等珍貴文物時,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歷史時刻的重現,對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藝充滿了敬佩。
圖為小組成員閱讀博物館簡介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翁晨 攝
最令我難忘的是博物館的搶答環節,同學們積極舉手,爭相回答關于博物館展品和歷史知識的問題。這不僅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展品背后的故事,還激發了我們對歷史文化的濃厚興趣。
圖為小組成員為游客講解文物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姚德利 攝
社會實踐的深遠意義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深刻體會到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道理。在博物館中,我親眼看到了歷史的實物,親耳聽到了講解員的講解,親身體會到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這些經歷讓我更加珍惜現有的文化資源,更加堅定了學習歷史文化的決心。同時,這次實踐也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將更加努力地學習歷史文化知識,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圖為漢代明器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邢朝瑋 攝
物有光華,歷久彌新皖西博物館之行不僅是一次簡單的參觀活動,更是一次深刻的歷史文化教育。在這里,我感受到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和革命先輩的英勇無畏;在這里,我領悟到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刻內涵。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將這次社會實踐的收獲轉化為前進的動力,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訊員:邢朝瑋、張陽、曹宇;李軍慧、趙玉婷、趙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