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網報江西吉安2024年7月29日電(通訊員 范笑盈 胡雯嬌)井岡山,一個閃耀著革命的光輝,承載著先輩們的英勇與奉獻的地方。為深入了解紅色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懷著對革命歷史的敬仰和對先輩的緬懷之情,2024年7 月 25 日,安徽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井岡山實踐隊赴江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啟了一段為期2日意義非凡的紅色之旅。盡管兩日的行程中一直細雨綿綿,但隊員們的熱情與決心未曾被澆滅。
一、沐雨前行,探尋革命遺跡
25 日下午,實踐團隊員們剛踏上井岡山的土地,細密的雨絲便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然而,這并沒有影響他們前進的步伐。實踐隊員們在隊長的帶領下,首先參觀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這里收藏著無數革命先烈的珍貴遺物,每一處展陳都仿佛在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圖為隊員們與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合影。曾佳怡 攝
首先邁進博物館內隊員們在碑前合影致敬先輩,館內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一件件飽經滄桑的文物,仿佛在靜靜地訴說著當年的故事。隊員們神情專注,他們端詳著一件件紅軍戰士用過的破舊武器,眼中滿是對歷史的探尋與思索,心中感慨萬千。
圖為實踐隊員參觀館內文物。方昱之 攝
7月26日清晨,雨依然淅淅瀝瀝地下著。隊員們撐著傘,依次參觀了毛澤東故居和革命烈士碑。井岡山毛澤東故居即茅坪八角樓。茅坪八角樓是一座兩層的土磚結構建筑。其外觀古樸簡約,散發著濃厚的歷史氣息。屋內陳設簡單,有陳舊的桌椅、床鋪等生活用品。而毛澤東同志就是在這樣昏暗的油燈下,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等光輝著作,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八角樓的屋頂呈八角形,這一獨特的建筑結構使其在眾多建筑中別具一格。它見證了那段艱苦卓絕卻又充滿希望的革命歲月,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價值和革命精神。看到此景,實踐隊員們道:“在這樣的環境中,先輩們卻能心懷天下,為了理想不懈奮斗,真是令人敬佩。”
圖為隊員們前往井岡山烈士塔前。 方昱之 攝
隨后,實踐團隊來到了井岡山烈士陵園,隊員們肅穆而立,獻上鮮花,表達對烈士們的深切緬懷,向長眠于此的革命烈士們致以最深的敬意。在革命烈士碑前,實踐隊員們默哀致敬,心中充滿了對先烈們英勇獻身的崇高敬仰。他們深刻認識到,今天的和平與繁榮,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更加堅定了他們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的決心。
二、心靈觸動,感悟紅色精神
通過這兩天的參觀,實踐隊員們深受觸動。“青松寒不落,碧海闊逾澄。”在連綿的細雨中,實踐隊員們對這句詩句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此次井岡山革命文化實踐之旅,不僅讓實踐隊員們收獲了知識,更讓他們的心靈得到了升華。他們將以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基因,弘揚井岡山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隊長曾佳怡表示:“這次井岡山之行,不僅是一次文化實踐,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我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輩的無私奉獻和英勇斗爭,這將激勵我們在未來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圖為隊員們前往井岡山博物館。 方昱之 攝
三、傳承使命,砥礪奮進前行
正如魯迅先生所言:“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隊員們深知,他們要努力繼承革命先輩的遺志,在新時代發光發熱。
安徽工業大學赴井岡山革命文化實踐團隊的這次雨中之旅,不僅讓隊員們親身體驗了革命歷史的厚重,更讓他們堅定了傳承紅色精神的信念。實踐隊員方昱之表示:“圍繞著這些革命遺跡,仿佛能看到先輩們英勇奮戰的身影,他們的精神讓我深受鼓舞。”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們會將這份信念化作實際行動,不斷弘揚踐行井岡山精神。“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實踐隊員們身在雨中的井岡山,從歷史中汲取了力量。他們表示,將把井岡山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努力學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井岡山的雨,見證了隊員們的執著與堅定;井岡山的山,銘記了他們的誓言與擔當。紅色精神,將在他們心中永遠傳承,照亮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