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飄揚下的鄉村“和事佬”:對樁石村張榮東的“三心”調解經
發布時間:2025-07-05 閱讀:
黨旗飄揚下的鄉村“和事佬”:對樁石村張榮東的“三心”調解經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赴鞍山市千山區鄉村實踐隊走進對樁石村開展深入調研。常住人口千余人的對樁石村,老齡化特征明顯,旅游產業發展又帶來大量外來人口,復雜多元的矛盾糾紛遠超普通村落。在這里,黨建引領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三步走”工作法成效顯著,成功構筑起“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堅實防線。
“三步走”工作法極具創新:依托“12345平臺”與“鞍心通APP”拓寬矛盾線索收集渠道;推動“四員四進”,即第一書記、治理指導員進村,“三官一律一司”、網格員、矛盾調解員、民情員各展所長、協同調解;以“誠心、真心、耐心、專心、用心、無私心”的“六心”標準開展回訪,確保案結事了人和,矛盾徹底化解。
在這一科學機制的引領下,村調解主任張榮東深耕基層調解工作十五年,將調解核心環節升華成獨具特色的“三心”工作法——熱心、耐心、公心,成為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優秀踐行者。
“三心”暖基,枝葉關情
“有事找東子!”是對樁石村民的口頭禪。無論是鄰里瑣事,還是利益紛爭,村民第一時間都會想到張榮東,他的家門永遠向鄉親敞開。“張榮東始終堅信:“老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他的“三心”工作法,用熱心傳遞關懷,把村民當作家人,以真心融化矛盾堅冰;用耐心傾聽訴求,抽絲剝繭還原事實真相;用公心守護正義,嚴格依法依規調解,確保每一個調解結果都經得起檢驗。不僅如此,他還堅持“邊調邊普”,在調解現場靈活運用法條、村規、常理,讓法治觀念深入人心。
步履不停,初心映章
采訪張榮東的場景令人動容:他風塵仆仆騎摩托車趕來,此前剛熬通宵照顧病中家人,白天又處理多起糾紛。疲憊難掩熱情,他分享案例:一位思維不清老人與兒子誤會漸深。張榮東未簡單勸導,而是洞察溝通困境,主動聯系外地子女,在他的引導下耐心安撫,終使親情回歸。“調解書上的紅手印,是鄉親們按下的信任章。”張榮東感慨地說。
在此次調研中,我們深刻感受到鄉村治理的復雜性與基層工作者的不易。張榮東的堅守與創新精神,讓我們對“扎根大地、心系民生”有了更具象的理解。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新時代基層黨員踐行初心使命的生動模樣,也更加明晰了作為農科學子,應如何將專業所學融入鄉村振興實踐,用腳步丈量土地,用知識服務群眾。未來,我們也將以他為榜樣,在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中,書寫屬于西農學子的奮斗篇章。
作者:索詩涵 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赴千山區鄉村實踐隊
三下鄉推薦
- 合肥大學學子“三下鄉”:美育與愛心同行
- 2025 年 7 月 4 日,合肥大學青志聯 “童夢護航,關愛領航” 團隊在韓鈺老師指導下,于陡張小學及周邊開展 “三下鄉” 活動。兵分多路
-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