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工學院團委三下鄉團隊拜訪宜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雷霆行動”守護長江“十年禁漁”
7月1日上午,武昌工學院團委組建的三下鄉暑期實踐團隊——“‘江’心比心,‘漁’你同行”,為調查長江流域“十年禁漁”政策實施情況及具體成效,團隊走進了宜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圍繞主題展開深度調研。在本次座談會上,市監局詳細介紹其在長江禁捕退捕工作中的關鍵角色與創新實踐,展現了一座長江核心城市的監管擔當。

團隊人員與市監局科長座談 翁敏欣供圖
面對非法捕撈與銷售隱蔽化、網絡化的挑戰,我們團隊成員向科長提出一系列相關疑問,就大家提出的問題,市監局科長為我們答疑解惑。

市監局科長正在講述行動成果 翁敏欣供圖
線上精準狙擊:每年投入30萬元專項資金,對互聯網廣告及網絡交易實施全天候監測。今年以來已篩查269件涉漁商品,揪出2條違法線索。
線下鐵腕清查:聚焦農貿市場、商超、餐飲及漁具批發市場,累計出動執法人員超萬人次,檢查市場主體1.3萬余家,整改問題736個,立案查處5起。
“三清三進”斬鏈條:清除違規廣告牌17塊、涉“野生魚”菜單2237張,對全市71家農貿市場、3.1萬餐飲主體完成“大掃除”,聯合公安、農業部門開展常態化整治,斬斷野生魚非法流通鏈條。
“‘十年禁漁’政策的出臺,市監局是如何向大眾宣傳該政策,為后期工作起到鋪墊的作用。”在了解市監局主要工作之后,我們再次向該局提出疑問。“我們每年在宜昌東站會投入5萬作為宣傳資金,并且在魚市會張貼相關的動漫貼花等”

宜昌東站有關“十年禁漁”的宣傳 市監局供圖
新媒體攻勢:在宜昌東站大屏滾動播放禁漁宣傳片,借力抖音、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擴大聲量,累計張貼海報2200份,發放資料5600份。
源頭精準管控:對地籠、地網等限用漁具實行登記追蹤,嚴打電網等滅絕性工具銷售,從源頭壓縮違規使用空間。
政企協同治理:通過33次行政指導,強化經營者的主體責任,有效化解因地區標準差異所引發的認知混淆。
座談會上,市監局負責人坦言挑戰:“部分群眾對禁捕政策仍有抵觸情緒,而抖音等平臺漁具銷售監管亟待跨區域協作。”為此,市監局正推動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并呼吁公眾參與禁漁舉報機制;將漁民轉型為“護漁員”的探索已由農業部門展開;常態化“三清三禁”行動持續凈化市場;公眾認知提升被視為禁漁成敗關鍵——“長江重生需要每個人放下筷子里的野味”。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也承諾到一定會將該政策廣泛宣傳,帶動社會進一步落實“十年禁漁”,為長江生態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團隊成員一同觀看市監局宣傳成果 翁敏欣供圖
此次調研揭示了長江流域十年禁漁不僅僅只是一場執法行動,更是一場席卷全社會的生態意識革命。團隊發現,宜昌市監局通過“智慧監管+社會共治”的模式,將禁漁從“政府獨奏”升級為了“全民合唱”。

團隊成員與市監局科長合照 翁敏欣供圖
在這場變革中,宜昌市監局用科技賦能監管、以共治凝聚共識的實踐,為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寫下生動注腳。而一支大學生實踐團隊深入禁漁一線的調研與參與,則讓青年力量真正融入母親河保護的時代洪流,形成“監管-實踐-傳承”的閉環,讓大家知道長江禁漁的深層意義,在于推動社會認知的跨越式轉變。
通訊員:方文希 吳傲雪 涂鑫然
時間:2025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