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學學子赴肥光縣上派鎮肥光社區開展社會實踐:
巧手筑花木,童心繪綠意
7月1日,在合肥大學教育學院“薪火傳鄉韻,師‘苑’育童心”志愿服務隊開展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其特色課程“巧手筑花木,童心繪綠意”花木粘土手工特色課走進肥光社區。實踐團隊成員魯丹妮和王欣悅以別開生面的設計開展了互動教學,課程以粘土藝術為載體,引導孩子們在創作實踐中深入認知“花木之城”的地域文化特色,切實體會到家鄉花木文化的獨特魅力。
“大家知道我們肥西縣還有一個名字叫‘花木之城’嗎?”團隊成員魯丹妮以啟發式提問展開課程教學。隨后,通過圖文并茂的教學資料,系統闡述了肥西縣作為“花木之城”的獨特優勢在于其悠久的苗木種植傳統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這里不僅孕育了紫薇、桂花等特色品種,更在完善的產業政策支持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花木產業體系。孩子們聽的津津有味,對家鄉這一特色產業有了全新認識。
在完成理論知識講授后,課堂進入精彩紛呈的實踐環節。孩子們被分成四組,以團隊合作的方式,用彩色粘土規劃苗木花卉的種植。大家充分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在實踐隊員的幫助下,開始規劃苗木花卉的種植。小組成員分工明確,相互交流、配合默契,現場氣氛熱烈融洽。
在作品展示環節,各小組依次進行成果匯報。孩子們通過觀察和深入思考,詳細闡釋了作品的設計理念與創作過程。“我們小組制作的是花園,用不同顏色的粘土代表不同的花草,希望我們家鄉可以更加美麗!”“我們做的是魔法花田,因為肥西的花木就像有魔法一樣,能讓世界變得更漂亮!”孩子們用稚嫩而又生動的語言,完整呈現了從構思到成型的創作歷程,包括創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展示方式,充分展現了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獲得了現場的一致好評,有效提升了教學活動的專業性和互動性。
此次“巧手筑花木,童心繪綠意”課程,不僅讓孩子們通過粘土手工深入了解肥西“花木之城”的獨特魅力,更在動手實踐與團隊協作中培養了創新思維,深化了對家鄉文化的認同和熱愛。未來,合肥大學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將繼續開展更多形式多樣、富有意義的特色活動,將知識與趣味結合,為鄉村教育與文化傳播注入青春活力,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撰稿人:高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