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代代相傳,不僅要在物質形式上傳承好,更要在心里傳承好。” 非物質文化遺產濃縮著國家民族歷史、見證著傳統文化的輝煌,傳承和弘揚非遺是一項代代相傳的工作。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提出將非遺內容貫穿國民教育始終,鼓勵“非遺進校園”。這次扎染的課程讓非遺之花在校園綻放新時代光彩。
陽光正好,微風不燥,寧波財經學院的學子們帶著滿腔的熱情與愛心,踏上了前往臺州溫嶺的旅程,參與了一場意義非凡的義教活動。此次活動由該校精心組織,旨在通過教育的方式,為當地的“小候鳥”們帶去知識與歡樂,同時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024年7月12日在溫嶺的一所學校里,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扎染課師的帶悄悄拉開了序幕。來自寧波財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的周欣怡老師到來了這扎染課程。以其獨特的教學方式和親和力,迅速吸引了小候鳥們的注意。她精心準備了濕紙巾、皮筋等簡單而實用的材料,將復雜的扎染技藝化繁為簡,讓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感受非遺的魅力。
課堂上,周老師首先向小候鳥們介紹了扎染的歷史淵源和文化意義,激發了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隨后,她耐心地示范了扎染的基本步驟和技巧,從折疊、捆綁到染色,每一個細節都講解得清晰明了。小候鳥們聽得津津有味,眼睛里閃爍著好奇與期待的光芒。

圖為周老師向孩子們講解如何扎染 單彤彤攝
在周老師和其他老師們的指導下,孩子們紛紛動手嘗試起來。他們小心翼翼地折疊濕紙巾,用皮筋扎出各種形狀和圖案,然后將其浸入事先準備好的染料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單調的紙巾逐漸變得色彩斑斕、圖案各異。孩子們興奮地展示著自己的作品,相互之間分享著成功的喜悅和創作的靈感。

圖為周老師和生活老師指導孩子們 單彤彤攝
通過這次扎染課,小候鳥們不僅學會了扎染的基本技能,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和無窮樂趣。他們紛紛表示,要將這份珍貴的記憶帶回家鄉,與家人一起分享這份喜悅和收獲。

圖為孩子們開心地展示自己的扎染成品 單彤彤攝
寧財學子三下鄉的老師們也表示,此次支教活動讓他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公益的價值。他們將繼續秉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為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送去關愛與溫暖。同時,他們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夠激發更多人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和熱愛,共同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