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傳承—探尋中醫藥發展與文化傳播】“醫者仁術求精進,百年醫術傳道義”薪火實踐團尋訪丹陽市級非遺項目“中醫賀氏流派”傳人賀玥
發布時間:2024-08-28 閱讀:
【薪火傳承—探尋中醫藥發展與文化傳播】“醫者仁術求精進,百年醫術傳道義”薪火實踐團尋訪丹陽市級非遺項目“中醫賀氏流派”傳人賀玥
2024年7月19日,薪火實踐團“樂道拾遺隊”的成員周昕、府征和王可盈同學有幸來到江蘇省丹陽市中醫院采訪“中醫賀氏流派”傳人賀玥醫生,學習賀醫生非遺醫術一體背后的傳承與創新,受益匪淺。
賀玥,女,漢族.1950年出生,江蘇丹陽人。副主任中醫師。1970年隨父親(賀桐孫,江蘇省名老中醫)學醫。1989年畢業于南京中醫藥大學。曾任江蘇省中醫藥學會第一屆醫史文獻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中醫藥學會第一屆基礎理論與文獻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2005年被評為江蘇省第二屆優秀基層中醫工作者。2006年被丹陽市人民政府命名為丹陽市名中醫,2008年被評為鎮江市名中醫。2015年入選全國基層名老中醫專家傳承工作室指導老師,2018年被評為丹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丹陽賀氏流派(內婦科)代表性傳承人。
丹陽賀氏中醫流派起源于孟河醫派,中醫賀氏流派第4代嫡系傳人、原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賀玥說起了這樣一段故事:賀氏中醫流派創始人賀季衡是她的曾祖父,1866年,賀季衡誕生在丹陽城南橋河沿賀家弄內,7歲時賀季衡患腸癰,臥床一年多,病好后右腳微屈行走不便,家人怕他落下后遺癥,便為他請來了孟河醫派四大家之一的馬培之為其診治,經過馬培之的精心治療后,不久后他就痊愈了。1879年,年僅十四歲的賀季衡,只身來到與武進孟河鎮,正式拜于恩人馬培之門下, 賀季衡學醫專心致志,勤奮不懈,且悟性極高,從而博得恩師賞識。馬培之常以珍方秘笈授之,悉心為他開小灶,還不時感慨道:“今得賀季衡,吾道于丹陽又得一傳人矣。”
賀季衡醫德高尚,視病人如親人,遇貧苦者來求診,常免收診費并以藥施之。除日診外,賀季衡每天晚上都要出診。他心系患者,急病人之所急,隨叫隨到,從不怠慢。無論是盛暑寒冬,還是疾風暴雨,概不間斷;每晚求診者往往踵趾相接,甚至一夜出診十多次,因而時常天明才歸。
賀玥醫生身為中醫賀氏流派第四代嫡系傳人,生長在中藥世家,自幼耳濡目染祖輩的高尚醫德和高超技術,她長期與父親學習中醫,后又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臨床經驗,在她從事臨床工作的30余年中,不斷地鉆研和發展,在中醫傳承和發展中作出了突出貢獻。
賀醫生向隊員們介紹,賀氏流派非常重視藥物的選擇和炮制的方式,他們主張用藥“輕、空、靈”,輕就是用輕清疏解的藥物,可以解除外感表實證;空就是將邪氣排出;靈就是十分見效。除了辯證靈活準確、用藥細致獨到的特點,賀氏流派還融入了西醫學術,用傳統的中醫辨證論證以及中西結合的方法治療各種疑難雜癥,如腫瘤的中醫治療、各類胃炎的辯證治療、頑固性咳嗽的中醫治療、腎病綜合癥的中西結合治療等各類疾病。
賀醫生認為,為醫者,首先要立德,要時時處處為病人著想,不管是高官還是平民百姓,都要對病人一視同仁;賀玥醫生一直記得曾祖父的勉勵:“學無止境,醫學精微深奧,非淺者所易窺”。她在業務學習上也一直精益求精,不斷的進取,以此來提高自己的醫療水平。
中醫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賀玥醫生目前門下已有多學生,但是她仍然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跟她一起學習中醫,了解“中醫賀氏流派”,讓年輕一代能把“中醫賀氏流派”更深、更遠、更廣泛的傳承下去,造福更多的百姓。這是賀醫生對我們中醫藥學生的期望,更是中醫傳承對我們寄予的厚望。
作者:南京中醫藥大學薪火實踐團 來源:大學生網報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