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8 月15日,伴隨著夏日的蟬鳴與稻香,重慶人文科技學院“綠源先鋒”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滿懷激情與夢想,踏上了一段意義非凡的旅程。本次活動積極響應國家關于青年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號召,以“共建美麗鄉村,服務百姓生活”為主題,深入重慶市開州區高橋鎮曉陽村,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社會服務與調研活動。
清晨,團隊一行 6人在學院楊指導的帶領下,抵達目的地。首先,他們來到了高橋鎮曉陽村村委會辦公室,與當地村委支部書記對接環境保護相關工作。團隊成員走訪當地村民,了解環境污染情況,收集村民意見,并進行了實時調研,村民積極配合完成調查問卷,走訪的村民精準指出當地河道、街道的具體污染狀況。河道污染主要表現為村民隨意放養牲畜,牲畜的糞便排放在了河道,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街道污染主要表現為當地村民的生活垃圾隨意投放,大型礦車的經過造成的灰塵污染。團隊成員根據實際情況,當天就組織團隊成員在當地的河道、街道進行垃圾的清潔,村民和大學生志愿者沆瀣一氣,達成了保護環境的共識。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村支書會面)
此外,“綠源先鋒”團隊還進行了環境保護的宣傳,為當地村民發放自行設計的環境保護宣傳的扇子,進行了相關知識的講解,例如垃圾的正確分類。在宣傳的同時還打印了相關的海報,與村民協商后張貼在家門進行環境保護的宣傳,并就如何利用廢品“變廢為寶”與村民展開了熱烈討論。通過實地考察,團隊還收集了第一手數據,撰寫環境治理建議報告奠定了基礎。
(圖為實踐團成員清掃街道垃圾)
活動期間,團隊還組織了“服務百姓”活動,團隊還深入田間地頭,與當地農戶肩并肩,參與農業生產,體驗農耕文化,向當地農民學習農作物的生產過程,體驗農作物收成的艱辛與快樂,團隊成員體會到了糧食的來之不易,也感受到了中國傳統的勞動精神。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村民家勞作)
通過本次“三下鄉”活動,重慶人文科技學院的青年學子不僅將所學知識轉化為服務社會的實際行動,也在實踐中鍛煉了自我,加深了對國情民情的理解。正如團隊成員陳新意同學所說:“這次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作為青年一代的責任與使命,我們應當用知識的光芒照亮鄉村振興的道路。”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勞動精神,用耳朵聆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教育不僅在課堂,更在祖國大地上、在基層一線、在田間地頭。
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既是青年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練習場”,又是厚植人民情懷的“大課堂”。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學子表示將努力在人民群眾中向下扎根生長,在實踐磨礪中向上突破綻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祖國的相關建設,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編輯:廖加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