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肥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活動室內傳來陣陣驚嘆聲。教育學院“薪火傳鄉韻,師苑‘育’童心”志愿服務隊教師徐錦瑤正帶領孩子們通過趣味實驗探索科學奧秘。
課堂伊始,激光射線在透明油瓶中形成的光路瞬間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這和陽光穿過樹葉的景象一樣!”教師徐錦瑤以丁達爾效應為引,巧妙揭開科學探索的序幕,隨后,用“操場密度”演示和“橡皮沉浮”實驗,讓抽象的密度概念變得直觀可感。當大小不同的橡皮先后被投入水中,均沉入水底時,教師徐錦瑤引導孩子們發現規律:“物體的沉浮與輕重無關,關鍵在于密度——密度大于水下沉,小于水則上浮。”
妙趣實驗“拆”奧秘
為幫助學生理解“密度是物質固有屬性”這一難點,課堂進入實驗探究環節。孩子們在教師們的引導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觀察與討論,親身探索密度的奧秘,眼中閃爍著好奇與驚喜。在“神奇彩虹雨”實驗中,色素在水中緩緩落下,形成絢麗的彩虹雨。“火山爆發”實驗更是將課堂推向高潮:隨著泡騰片加入,燒杯中的溶液瞬間沸騰,在紅、粉、橙等色彩間變幻噴涌。孩子們全神貫注地觀察著這奇妙的“噴發”過程,唯恐錯過任何細節,教室里驚嘆聲此起彼伏。
指尖實踐“種”科學
“科學并非遙不可及,就在我們身邊。”教師徐錦瑤表示,課程通過“觀察—質疑—實驗—總結”的教學設計,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可視、可感的體驗。孩子們以小組形式開展實驗觀察和討論,在動手實踐中理解“密度是物質固有屬性”的科學原理。
據悉,本次課程是教育學院“三下鄉”重點團隊科技創新系列活動之一。通過沉浸式、趣味化的實驗教學,不僅讓城鄉兒童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更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科學探索的種子。活動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開展“接地氣、有溫度、啟心智”的科學課程,助力青少年科學素養提升。
撰稿人:徐錦瑤